教育 >   >  正文

不再只盯學科 “雙減”下培訓班變臉

評論

“雙減”下培訓班變臉

新學期開學在即,面對“雙減”政策下培訓機構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家長們各自有了新的忙碌。有的忙著考慮要不要報班,該報什么班;有的忙著盤算學科類和素質類如何衡,周中和周末怎樣協調;還有的忙著退掉內容迅速轉型、線下改線上的培訓班。

忙找課

不再只盯學科

陪孩子動手實驗

早在一年前,女兒彤彤剛升入幼兒園中班時,林曉君就已經開始四處打探幼小銜接的報班情況。“就算不去上那種全天班,起碼也要分別報語數外三門的課外班,一方面在學科知識方面打個基礎,另一方面也提前適應一下坐教室上課的感覺。”不過,隨著“雙減”政策落地,林曉君的計劃宣告泡湯,“好多之前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都關停了,一些主打外教1對1的口語課也在調整,報名之前必須慎之又慎,否則交出去的錢很可能會打水漂。”

考慮到眼下沒有多少靠譜的選擇,林曉君決定還是讓女兒繼續(xù)升大班,“其實孩子也更愿意在幼兒園接著上,畢竟不管是內容安排還是活動形式,都更符合她這個年齡段本身的需要。”

作為小學一年級準新生家長,徐璐也放棄了只盯學科類培訓的“雞娃”方案,轉而關注起更多素質類的課程。“最科學課挺火的,能讓孩子自己在家做實驗。”林曉君給女兒報了體驗課,很快收到一份實驗禮盒,“孩子打開就要穿里面配的白色實驗服,還像模像樣地戴上護目鏡和實驗口罩,迫不及待地要當科學家。”

周末,課程解鎖,徐璐成了女兒的實驗助理。“第一節(jié)主要是制作潛望鏡和反射長廊,認識光的反射現象。”與林曉君記憶里的物理課不同,女兒的科學課并沒有太多抽象的理論知識,而是從繪本入手,讓孩子跟著視頻進行操作,在實驗過程中完成科學探究,“相當于是參與式科普,比單純坐在教室里聽講更有趣一些,也能鍛煉動手能力。”

同樣不再跟風給孩子報學科類培訓班的還有家長趙心妍。“過去總想著到外面‘拔高’,結果連校內的基礎都沒打牢,下一步還是踏踏實實先把課堂上教的知識點掌握好,剩下的時間還能多到戶外運動。”趙心妍琢磨著,給即將升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找個合適的足球班,“踢得好不好不重要,只是想讓他能有機會多跑跑,見一見陽光,順便加強身體素質,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今后周末,趙心妍還打算帶孩子走出家門。“可以報名參加公益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也可以去逛逛博物館、科技館,其實社會是個大課堂,能學到的東西遠比在教室里更多,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更有幫助。”

忙排課

排隊等待調課

給排課老師送禮

嚴莉莉最一有時間就盤算孩子的課外班怎么安排,“之前一多半是放在周末,現在都在往回調,孩子的時間太有限,怎么倒騰都調不好。”

在嚴莉莉的課表安排上,必保的是之前周末3小時的數學課。改成周中網課之后,課程調整為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嚴莉莉搶到了周一和周四晚上,“周二是之前計劃好的語文網課,周三晚上孩子有舞蹈課,還需要利用這個晚上集中完成學校和課外班的作業(yè),周五晚上留給之前也是周末上課的英語。”

這樣一來,原本放學后留出來的戶外一小時已經被徹底壓縮,之前的籃球課、編程課也全部調整到周末,而且沒能湊到一天,“周中的晚上,排得滿滿當當。我們這還只是上小學,學科本身少,學校作業(yè)不多,那些中學生的家長更是難辦。”

中學生家長王曉敏就遇到了這個麻煩,她的兒子每周末都在外面上數學、物理、化學三門課外班,每到假期還會再增加一個英語提高班。即將到來的新學期,王曉敏覺得怎么也掰不開孩子的時間,“時作業(yè)就很多,之前只有周五晚上安排了兩個小時的物理課,其他都放在周末。現在一律調整到周中,孩子真沒時間上課。”唯一讓王曉敏慶幸的是,如今的課程都改成了網課,周末可以看回放,而且輔導老師也承諾,周末的時候會給孩子集中答疑,“這樣好歹能有一定的互動,不懂的話也能隨時回看老師的講解,說不定比只是線下課上過一遍還好一點。”不過,這樣的安排也意味著孩子的周末依舊要被課外班填滿,跟之前相比是“換湯不換藥”。

對劉蕓來說,最大的難題在于給孩子周中排的課程必須放在晚上7點之后,因為她和愛人下班回家的時間最早也得7點左右,而孩子的課外班改為網課后,他們不放心讓孩子單獨上課,“之前是姥姥負責把孩子送到機構,上課的時候有老師管著。在家里上網課的話,姥姥不會用電腦,也管不住他。”

盡管已經早早動手排隊等待調課,但劉蕓發(fā)現,同一時間段等待排課的孩子太多。為了確保能把課程排在理想時段,她還專門給排課老師送了小禮物。“在機構里,看過好幾次家長跟排課老師吵架,好多孩子還都在等心儀的時段。”上周,劉蕓終于如愿以償,“能順利定下來,感覺真像賺到了。”

忙退課

擔心影響視力

對轉型素質存疑

對一些孩子年齡較小的家長而言,目前學任務尚不算十分緊迫。面對培訓機構紛紛調整、轉型,從孩子自身情況以及觀望期的謹慎態(tài)度出發(fā),不少人已經在考慮退課。一時間,“退了嗎?”“錢到賬了嗎?”成了家長們交流的日常。

“線下教學點特別少,排課很少,時間都不合適,就連老師用得都不是最好的。”臨開學前,桐桐媽媽終于作出決定,把女兒已經上了一年的思維課退掉了。她坦言,過去這一年,桐桐還是比較喜歡這個思維課的。但開學后孩子升入幼兒園大班,課程老師說教學內容有所調整,以往的進退位加減法、倍數等計算都取消了,并且線下排課也有大幅縮水。按桐桐的時間,只能選擇線上課。

令桐桐媽媽無法接受的是,一節(jié)線上課時間長達110分鐘!即便中間安排兩次休息,累計的屏幕時間對大班幼兒來說也實在無法承受。“就算孩子能堅持坐住,眼睛也受不了。況且沒了計算內容,純思維的話,還不如買了教材自己在家教。”

張莉的女兒即將升入小學二年級,日學校告知了家長開學后的時間調整,早上入校時間延后20分鐘,晚上放學則延后1小時至5點半。“如果有事情,可以提前到4點半放學,但需要寫書面申請。”

晚接1小時,或許會方便不少職場父母,但卻令張莉很是焦慮。“天慢慢短了,等接出來可能都不剩多少光亮,孩子有效的戶外時間很難保證每天兩小時,我也不能天天寫申請呀!”同樣出于保護視力的考慮,張莉取消了女兒最后一門網課。

此外,不少學科類培訓向素質教育轉型,也令家長覺得繼續(xù)課程意義不大。天天媽媽表示,兒子所在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通知說預計9月份轉為線上課,且以“戲劇”的形式來進行。“沒有固定教材,每半個月發(fā)一次繪本作為教材。我一聽就覺得算了吧,一個班那么多孩子,變成‘戲劇’又能說幾句呢?不如自己帶孩子讀繪本,每天堅持十來分鐘有效果。”

以往的學科類培訓紛紛向美術、機器人,甚至鋼琴線上陪練轉型,有家長在表示理解的同時也直言,沒有“硬學”的必要。“英語課改為中文素質課,跟在家看書有什么區(qū)別?”“如果真的想學美術,外面那么多現成的畫畫班不是更好?”還有家長顧慮,迅速轉型之下,素質課的質量未必有保障。“不如先觀望一段時間,等穩(wěn)后看看能夠健康運營的培訓機構都有哪些、提供什么樣的課程,到時想報可以再報。”北京晚報記者 宗媛媛 周明杰 魏婧

標簽: 培訓班 培訓機構 學科類 素質類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yè)執(zhí)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