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和市人社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中小學課后服務提高課后服務水平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進一步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全面實施“托管+拓展”課后服務模式,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這標志著成都市中小學課后服務2.0版全面開啟。
2019年初,備受關注的《成都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實施意見》正式出臺。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課后服務迎來“升級”。那么這個2.0版政策到底“升級”了什么?
“純托管”升級為“托管+拓展”
此前延時服務主要以課后托管為主,如今上新了“拓展”的理念。《通知》明確,成都市中小學將全面實施“托管+拓展”課后服務模式:
“托管”指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完成書面作業,原則上做到小學生作業不出校門,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拓展”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學校為學生提供文藝、體育、勞動、閱讀、社團等興趣課程,讓學生開拓興趣。二是學校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解決孩子學習“跟不上”“吃不飽”的問題,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教育。
同時支持學校因材施教分層開展學生學習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
不僅如此,“成都市中小學課后服務負面清單”也進行了全面優化,強調學校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假期托管服務不得組織集體補課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不得強制學生參加課后服務。
“放學即延時”升級為推行“5+2”模式
為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要求,成都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實行“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開展2小時以上。
《通知》還明確,城區中小學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17∶30,農村學校可結合實際靈活安排。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提供或聯系提供托管學生晚餐。支持初中學校在工作日晚上開設晚自習班,非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00。而高中學校則可參照義務教育學校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課后延時服務。
那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課后服務嗎?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課后延時服務”堅持自愿原則,不得強制參加。學校要引導學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不能強制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參加、每天都參加兩個小時以上。每個家庭可根據家庭實際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學習發展需求等有針對性地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升級”后的政策專門明確了“成都中小學課后服務實行彈性離校制度”。學校可結合實際,安排不同年級學生分批結束課后服務,錯峰離校。根據家長申請,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可以在課后服務時間結束前離開學校。
“只服務課后”升級為三個“延伸”
《通知》提出,支持學校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提供或聯系提供托管學生晚餐。支持托管服務向假期延伸,具體而言就是支持學校、社區、青少年宮、科技館等參照暑期托管模式探索開展周末、假期托管服務,服務內容以素質拓展為主,不得組織集體補課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明確支持初中學校課后服務可向晚自習延伸。那么初中學校都要開設晚自習嗎?“初中學校開設晚自習服務,要本著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原則,基于學校自主、學生自愿前提,主要為部分確有需求的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場地和條件,對有需要的學生開展個別輔導、自學指導、學習答疑等,不得強制要求所有學生參加,不得組織集體補課或講授新課。”相關負責人表示,非寄宿制初中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00,并根據家長申請允許學生早退;寄宿制初中晚自習結束時間不晚于21∶00。
“摸索前行”升級為五個常態機制
相較于此前在“摸索中前行”,2.0版本的課后延時服務政策還完善了保障、監督及激勵等五個常態化機制,包括準入退出機制、經費保障機制、質量監測機制、師資共享機制、教師激勵機制,實現了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準入退出機制方面,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有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提供。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并建立評估退出機制。
經費保障機制方面,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導致公用經費增加的,同級財政、教育行政部門按規定加強經費支持。課后服務收費應遵循“家長自愿、成本補償、非營利性”原則,中小學課后服務和假期托管收費參照本區域義務教育課后服務相關收費標準執行。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免課后服務費用。
師資共享機制方面,區(市)縣教育部門可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后服務。鼓勵教師在課后服務時段跨學校走教,促進優質師資共享。(成都日報記者 趙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