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公安部深化 “放管服”改革新舉措 便民利民服務措施解讀看這里!

評論

公安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部推出10項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舉措及2018年以來相關改革措施落地情況。公安部新聞發言人郭林主持發布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巡視員、副局長李江平、交通管理局副局長王強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此次交管“放管服”改革在便利小型汽車駕駛證異地申領方面有什么新的舉措?

答:近年來,為適應人員大流動、交通大發展的新形勢,公安部不斷放寬駕駛證異地申領條件,簡化申請手續,方便在戶籍地以外地方生活、工作、學習的人員學車考證。2018年6月,公安部推出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推行小型汽車駕駛證省內異地通考,申請人可持身份證在全省范圍內任一地市直接申領駕駛證,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目前,已有54萬人省內異地考領駕駛證,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此次改革,公安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認真總結評估省內異地通考實施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小型汽車駕駛證異地申領條件,推行全國“一證通考”。申請人可以持本人居民身份證在全國范圍內任一地市直接申領小型汽車駕駛證(C1、C2、C5),不再需要提交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進一步便利群眾就近、自主考試領證。

對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臺居民,可以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在全國范圍內“一證通考”,在任一地市直接申領小型汽車駕駛證,無需提交住宿登記證明等證明、憑證。

新政實施后,小型汽車駕駛證所有業務實現全國“一證通辦”,內地居民持居民身份證,在全國范圍內任一地既可以新申請考領駕駛證,也可以補領、換領、審驗駕駛證,無需返回戶籍地,無需提交居住、暫住等各類證明。港澳臺居民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可以在內地任一地市直接申請考領、補領、換領和審驗駕駛證,無需提交其他憑證。據估算,每年將惠及新考領駕駛證1200多萬人,補換領和審驗駕駛證370多萬人次,僅交通費一項就可為群眾節省200多億元。

2、駕駛證異地分科目考試會給大家帶來什么便利?

答:目前,群眾在報名申領駕駛證,參加部分科目考試后,由于工作、學習、生活等原因需要到外地去居住,后續考試無法正常進行。現在通常做法是,將原有考試成績作廢,在現居住地重新申請、重新考試;或者專程返回原考試地繼續考試,多次往返奔波,十分不便。

此次改革,針對群眾反映的這一問題,公安部在推進考試成績全國聯網基礎上,推行小型汽車駕駛證異地分科目考試。申請人申領小型汽車駕駛證(C1、C2、C5)期間,已通過部分科目考試后,到外地工作、學習、生活的,可以申請變更考試地。一是申請地點,直接到現居住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變更考試地,無需返回原考試地。考試地可變更一次。二是申請手續,內地居民持居民身份證、港澳臺居民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可以直接辦理考試地變更;其他人員及情形需提交的身份證件適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三是考試流程,辦理變更考試地后,申請人就可以直接在現居住地預約參加剩余科目考試,已通過的考試科目繼續有效。全部科目考試通過后,直接在現考試地領取駕駛證。

例如,小李同學參加完高考,在家鄉報考駕駛證,考完科目一、二后到外地上大學,無法參加后續考試。新政實施后,就可以直接轉到上學的城市繼續參加剩余科目考試,領取駕駛證。這樣,既可以方便其連續學駕、順利考證,又可以避免兩地多次往返、重復周折。

3、問:在便利異地申請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方面有哪些新措施?

答: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駕考改革意見,放開了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異地考領,考生可以在戶籍地或者居住地學習報考駕駛證。但是,異地申請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的,仍需提交居住證或者暫住登記憑證,社會群眾希望能進一步放寬條件。

此次改革,公安部在總結小型汽車駕駛證省內“一證通考”的基礎上,試行放寬大中型客貨車省內異地申領條件,推行持身份證省內“一證通考”。一是本省居民持身份證省內直接申領。對在省(區)內不同地市申領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的,申請人可憑居民身份證直接申請,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暫住登記憑證。二是外省居民持居住證省內直接申領。對跨省(區)異地工作、生活的人員,在辦理所在省(區)任一地市居住證后,也可直接在全省范圍內申領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

需要說明的是,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絕大多數屬于職業駕駛人,需要納入屬地化日常教育管理,因此此次改革試行放開省內異地通考。下一步,公安部將本著安全第一、便民高效、放管并重的原則,在試行省內異地通考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跨省異地通考的可行性。

4、請介紹一下車輛異地轉籍試點進展情況和下一步措施?

答:目前,車輛異地轉籍需要車主在遷出地交驗車輛、交回號牌、提取檔案、申領臨牌,再到遷入地提交檔案、交驗車輛、選號領牌,車主和車輛兩頭跑,往返周折多、周期長、成本高。

2018年6月,公安部推出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在南京等15個城市試點非營運小微型客車檔案電子化網上轉遞,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一是轉籍檔案網上轉遞。對機動車遷出登記地的,申請人不再需要到遷出地車輛管理所提取紙質檔案,檔案信息通過網絡轉遞給遷入地車輛管理所,減少了提取檔案的等候時間,也減少了攜帶、保管、轉交檔案的種種不便。同時,機動車檔案由紙質形式改為電子化形式,更有利于嚴格規范管理,降低偽造、篡改以及遺失的風險。二是轉籍驗車一次完成。在實現電子檔案網上轉遞的基礎上,簡化遷出、遷入車輛登記程序。對機動車遷入異地登記的,申請人可以直接到車輛遷入地車輛管理所申請,不再需要回到遷出地車輛管理所驗車,變“遷出、遷入地兩次驗車”為“遷入地一次驗車”,減少群眾兩地間往返。

目前,15個城市試點運行穩妥有序,受到群眾普遍歡迎。此次改革,將擴大試點范圍,再增加105個試點城市。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市、計劃單列市全部推行,同時各省(區)再選擇1至2個在基礎條件好、配套措施完善的城市推行,進一步擴大改革受益面,惠及更多群眾。

5、問:便利摩托車檢驗方面有哪些新的便利舉措?

答:為積極適應人員車輛大流動的新形勢,近年來公安部不斷推出便利機動車檢驗的改革措施,放寬異地檢車政策,優化車檢服務措施,更好地方便群眾出行。目前,全國已實現摩托車省內異地檢驗、小型汽車全國“通檢”和私家車6年內免檢,全國已有2億多新車享受免檢政策,3200多萬車主異地檢車。

我國摩托車保有量6800多萬輛,駕駛摩托車赴外地務工的人員日益增多,異地檢車需求加大,自摩托車省內異地檢驗措施實施以來,已有170多萬車主辦理省內異地檢車,放開跨省異地檢驗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時,隨著摩托車生產質量不斷提升,新車安全性能得到較好保障,社會呼吁參照私家車實行摩托車6年免檢政策,減輕農村群眾檢車負擔。此次改革,公安部進一步擴大機動車全國“通檢”范圍,推行摩托車跨省異地檢驗,同時推行注冊登記6年以內的摩托車免予檢驗,切實方便群眾駕駛摩托車出行。一是實行摩托車跨省異地檢驗,申請人可以在摩托車使用地直接檢驗,申領檢驗合格標志,無需辦理委托檢驗手續,方便群眾就近檢驗。二是實行新登記摩托車免予檢驗,對新注冊登記6年以內的摩托車,車主僅需在第2年、第4年、第5年分別按期領取一次檢驗標志,免予到檢驗機構上線檢驗。對注冊登記超過6年(含6年)的,仍按規定每年檢驗1次。

6、問:針對車輛抵押登記有哪些新的便利政策?

答:隨著我國汽車金融業態迅猛發展,群眾貸款買車越來越普遍,辦理車輛抵押登記的需求也同步迅速增長。近年來,全國交管部門平均每年辦理機動車抵押登記業務超過1500萬筆。為服務新業態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公安部積極推進減證便民、減費降負,一方面,推出免復印、免填表等改革措施,便利群眾辦理抵押登記;另一方面,會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取消抵押登記收費,為群眾和企業減輕負擔。

目前,辦理機動車抵押登記需提供機動車所有人、抵押權人雙方身份證明原件、抵押合同等材料,群眾和企業反映提交資料多,特別是每筆業務均提交銀行等抵押權人《營業執照》原件,多有不便。此次改革,公安部針對癥結所在,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進一步精簡手續、優化流程,切實方便群眾和企業快捷辦理抵押登記,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一是資料更精簡。當事人申請辦理機動車抵押登記時,對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作為抵押權人的,在當地車輛管理所辦理備案后,提交的身份證明可以為加蓋公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營業執照復印件、抵押合同上的公章不僅可以使用實物印章,也可以使用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印章。二是辦事更就近。積極推行在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設立交通管理服務站,群眾可以直接在金融機構辦理機動車抵押業務,不需要再到車管所辦理業務,免于往返奔波。三是程序更簡潔。推進與銀保監部門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聯網,推動機動車抵押信息網上核查比對,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用信息傳輸簡化手續資料。

7、問:在機動車號牌號碼使用管理上,有哪些新的便民舉措?

答:2017年,公安部推行機動車號牌管理制度改革,推廣應用全國統一的機動車號牌選號系統,實現號牌號碼公開發放、公平選號,推行網上選號、“50選1”等措施,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此次改革,公安部積極回應群眾需求,推出更多便利群眾選號新舉措。一是同一車主不同車輛號牌互換使用。對登記在同一機動車所有人(個人或者單位)名下同號牌種類的非營運車輛,可以申請車輛間互換機動車號牌號碼,一年內同一車輛可以變更一次號牌號碼。二是保留原號牌號碼延期至兩年。原機動車轉移、注銷或者遷出后,提出申請保留原號的時限由一年調整為兩年,滿足群眾用號需求。

需要提示的是:使用原號牌號碼需要將涉及原機動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安全技術檢驗和交強險均處于有效期內。

8、問:請介紹一下推進4S店代辦、方便群眾辦理新車登記上牌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答:交管服務社會化是優化服務供給、解決資源配置不足的重要途徑,是織密服務網絡、滿足群眾新需要的有效載體。各地公安交管部門認真落實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推行“警企”“警郵”“警保”合作,大力推進汽車4S店、二手車市場、郵政網點、保險公司等社會機構代辦交管業務,健全城鄉全覆蓋的交管服務網絡,城市交管服務網點覆蓋半徑由10多公里縮短至平均3公里左右,打造了群眾家門口的服務窗口。

目前,全國已有7000多家汽車4S店代辦機動車登記,提供購買車輛、登記選號、購置保險、繳納稅費等“一站式”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此次改革,公安部將在繼續推進社會代辦機動車登記服務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汽車4S店代發臨時行駛車號牌,群眾在4S店可以現場購車、現領臨牌,既方便群眾購車后上路行駛,又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實現企業獲益、群眾滿意。

9、問:在推進車輛購置稅信息聯網方面有哪些新的進展?

答: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是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的法定憑證。目前,群眾購車登記需要先到稅務網點繳稅、開具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紙質憑證,再到車管所辦理登記,繳稅登記多頭往返,不經濟、不方便,紙質憑證還存在丟失、污損等風險。為落實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深化“免提交”改革舉措,2018年11月1日起,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部署在浙江、廣東、重慶、甘肅4省(市)試點應用車輛購置稅電子完稅信息辦理車輛登記業務,對群眾購置車輛購置稅后辦理機動車登記的,無需提交紙質完稅證明。截至目前,試點地方共應用車輛購置稅電子完稅信息辦理車輛登記業務22萬筆,總體運行情況良好,受到社會群眾普遍歡迎。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貫徹新制定的《車輛購置稅法》,在試點基礎上,公安部與國家稅務總局共同部署全面推行應用車輛購置稅電子完稅信息辦理車輛登記業務,為群眾買車繳稅、登記上牌提供便捷高效服務。一是繳稅渠道多元化。進一步豐富車輛購置稅繳稅渠道,增設購稅業務代辦網點,推廣應用自助繳稅機,推行互聯網繳納車輛購置稅,方便群眾繳稅網點辦、自助辦、網上辦。同時,為車輛登記業務延伸向縣級和社會服務網點下放創造便利條件,更好推行購買車輛、繳納稅費、登記上牌等“一站式”服務。二是信息傳遞實時化。群眾辦理車輛購置稅納稅業務后,稅務部門將購稅信息實時傳遞至公安交管部門,實現信息共享、聯網核查,有效杜絕利用偽造、變造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辦理車輛登記,嚴厲查處偷逃稅收違法犯罪行為。三是繳稅憑證無紙化。繳納車輛購置稅后,稅務機關不再打印、發放紙質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辦理機動車登記的,無需提交紙質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車輛管理所可網上核查比對繳稅信息,減少手續資料,提高辦理效率,方便群眾登記上牌。

10、問:在深化“互聯網+交管服務”方面有哪些新的舉措?

答:2018年公安部推出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深化應用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www.122.gov.cn)、“交管12123”手機APP等網上服務,實行駕駛人考試預約、機動車選號、補換領駕駛證、交通違法處理等25項交管業務全程網上辦理,不斷提升用戶操作體驗、提高網上辦理比例,2019年以來,每月提供各類服務達3000余萬次。

此次改革,公安部將進一步完善 “互聯網+交管服務”體系,推廣應用12123語音服務平臺,在各地設立12123語音服務中心,逐步在全國啟用全國統一交管服務電話號碼“12123”,建立12123交通安全語音服務熱線,為群眾提供交通管理業務咨詢、信息查詢、業務預約/受理、互聯網平臺用戶信息注冊/變更等服務功能。12123交管語音服務熱線全國建成后,將樹立公安交管部門對公眾統一的服務標識,群眾僅需撥打12123即可方便享受規范、便捷的交管服務,有效排解群眾辦理交管業務的各類問題,全面提升公安交管部門服務群眾水平。“互聯網+交管服務”體系將全面完善,網頁、手機APP、短信和語音等多種服務渠道互補互促,適應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習慣偏好、不同生活環境群體的服務需求。該項措施將加快在全國全面推行。

11、請介紹一下去年推出的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成效。

答:2018年,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決策部署,公安部在認真總結近年來推進交管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4個方面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新舉措。改革實施以來,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強力攻堅,狠抓落實,各項改革精準落地,累計惠及6億多人次,減少群眾辦事成本300多億元,受到普遍歡迎。在窗口服務方面,減證便民成效明顯。堅持民意引領,大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推行申請材料四個減免、18類業務一證即辦、普通業務一窗通辦、個性業務自助快辦,實現交管業務“一次辦、馬上辦”。各地已減免身份證復印件等申請材料3.1億份,直接為群眾節約成本約10億元,車駕管業務實現一次排隊、一窗辦結,駕駛證、機動車登記業務辦理時間減少50%。在延伸下放業務方面,服務觸角廣泛深入。堅持協同共治,整合各方力量,打破部門、警種、地域界限,推進交管服務觸角延伸到縣市鄉鎮、城鄉社區,1.9萬家社會機構代辦公安交管業務,群眾辦事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全面推行車輛跨省異地檢驗,駕駛證省內異地申領,400多萬名群眾異地檢車、考證。在“互聯網+交管服務”方面,網上交管高效便捷。建成統一的交通管理互聯網服務平臺、“交管12123”手機APP,網上注冊用戶超過2.2億,累計提供牌證辦理、駕考預約、機動車選號、交通違法處理等各類服務9億多人次。集網頁、短信、手機APP、自助語音為一體的交管信息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在加強監督管理方面,保障業務放到位、管精準。堅持放管并重、放管結合,健全監管機制,先后制修訂機動車查驗、駕駛人考試、事故處理等規章規范和技術標準,推動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全部建成信息化業務監管中心,加強網上網下巡查,加強預警研判,確保放而不亂,保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標簽: 公安部 放管服 政策解讀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