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金融行業惟一上市汽車金融公司將易主。
2022年5月18~19日,上海金融法院將在網上對上海東正汽車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正金融”)15.2億股股份進行司法拍賣,起拍價約16.068億元,相當于評估價7折。據悉,該部分股份為被執行人中國正通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正通汽車”)持有,系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上海銀保監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作為中國惟一一家具有經銷商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曾經輝煌一時的東正金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汽車金融第一股。然而,從風光到違規到巨虧再到即將易主,東正金融一路走來急轉直下,可謂步步驚心。
重大違規引發股權清退
東正金融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專業的持牌汽車金融公司,專注提供購買豪華品牌汽車的汽車金融產品和服務。大股東正通汽車持有15.2億股,占71.04%;東風汽車集團持股8000萬股,占3.74%,2019年4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一時風頭無兩。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正通汽車一度陷入用戶提車困局,并被曝出有4S店向客戶透露資金遭挪用。正是這一年10月,上海銀保監局披露的行政決定書顯示,東正金融控股股東正通汽車因以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違規開展關聯交易,被上海銀保監局限制股東權利,責令清退控股股東正通汽車持有的東正金融的股權,且基于該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當年年末,正通汽車被銀保監會列為重大違法違規股東之一。
此后,上海銀保監局又對東正金融開出罰單,東正金融因未按合同約定檢查監督部分經銷商汽車貸款資金的使用情況、未按規定進行部分經銷商汽車貸款資金支付管理、部分經銷商汽車貸款用途調查嚴重不審慎、違規開展關聯交易等4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并處罰款200萬元。
內部問題不斷暴露與外部監管持續施壓之下,東正金融2021年營收3.16億元,上一年為5.77億元,凈利潤-8.4億元,而2020年的凈利潤為5498萬元。大幅虧損之下,不良貸款率從2020年的0.36%暴漲到2021年的近30%,處境令人扼腕嘆息。
2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披露公告,上海金融法院裁定,因正通汽車未在法定期限內履行,準予強制執行《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行政決定書》(滬銀保監通〔2020〕41號)。
受大股東連累自身難保
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控股股東的發展,而正通汽車近年來可謂是非不斷。作為豪華車經銷商,正通汽車首家門店于1999年在上海設立,業務包括豪華和超豪華品牌汽車銷售與售后服務,到2010年已掛牌港交所。
正通汽車線下門店以湖北和廣東居多,武漢門店在2020年初疫情中受沖擊較大。2020年,正通汽車營收同比減半至168億元,業績轉虧錄得85億元。當年7月,正通汽車未能全額償還一筆約1億美元的分期貸款,構成違約。
2021年8月31日,正通汽車控股權變更,廈門國貿控股成為正通汽車單一最大股東。廈門國貿控股是廈門市政府控股企業,從事商品貿易、流通汽車貿易、物流業務、商品零售業務等,旗下有汽車經銷服務商信達國貿汽車集團,上市公司廈門國貿、廈門信達以及中紅醫療。
中國汽車金融發展共同體主席張利鈞認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通汽車坎坷流離之下東正金融亦難以保全。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以燃油為基礎的傳統汽車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在“雙碳”背景之下,更加受到新能源汽車的強烈沖擊。這種沖擊不僅在于生產端,也在于流通端,以及商業模式的顛覆。
可以看到,燃油車時代的經銷商巨無霸正在凋零,賣車“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大部分傳統汽車經銷商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弱。新能源汽車時代,新型的客戶需求催生了新型的汽車企業、新型的生產方式、新型的汽車經銷商和新型的汽車金融服務,汽車金融的作用在得到加強的同時,也要求汽車金融公司具備更強的科技迭代能力。“無法跟上這一發展節奏的汽車金融公司必將遭遇困境,這是市場周期的正常變化,也意味著汽車產業正發展到關鍵轉折點。”張利鈞說。
風險管理能力差是主因
但最根本原因,張利鈞認為是東正金融的科技投入不夠和信息管理能力不足。他直言,汽車金融公司屬于輕資產運營,一般不至于陷入虧損境地,一旦出現虧損則說明其存量資產大有問題。
金融機構屬于信用機構,底層資產出現壞賬意味著信用能力的喪失,沒有信用就無法獲取資金,企業就失去了成長性,牌照的價值也就所剩無幾,“新接手企業更看重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加上舊有壞賬的“一堆爛攤子”,張利鈞判斷東正金融此次拍賣大概率將會流拍。
車咖院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成偉也認為,東正金融的困局更多源于其沒有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沒有對業務進行多元化布局,導致抗風險能力差。一方面,東正金融的經銷商貸款業務占比較高,而疫情和行業發展趨勢的多重沖擊之下,傳統汽車經銷商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這就導致東正金融業務不良率也隨之持續攀升;加上違規后,監管部門對其業務的限制。從2021年的業績來看,東正金融已經完全偏離了正常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狀態,業界無不為之惋惜,并觀望其下一步的發展。
在黃成偉看來,或許東正金融的汽車金融牌照、上市公司資質、存量客戶數據和渠道合作資源還有一些價值,但相比于其大量壞賬,目前約16億元的起拍價仍然不太具有吸引力,存在流拍的可能性。
而業內人士則普遍認為,東正金融走到今天的局面,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對行業和資本市場也會產生負面影響。一方面,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同類企業的規范與監管,不排除后續會提高上市門檻,后來者上市難度提升;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這類企業的布局也會更加謹慎,這也增加了同類企業融資的難度。
引入戰略投資者欲開新局
那么,是否還會有人接手東正金融?事實上,此次拍賣對競買人的要求并不低。
公告顯示,東正金融是受中國銀保監會監管的汽車金融公司,競買人應當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中國銀保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對汽車金融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等規定和要求條件的企業法人;由于東正金融為香港上市公司,競買人還需注意香港相關法規要求。
如汽車金融公司的控股股東須為中國境內外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包括生產或銷售汽車整車的企業或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作為汽車金融公司控股股東,應當具備若干具體條件;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合并及股份回購守則》,香港上市公司超過30%的股份被收購時應向小股東發出強制收購要約,因此,潛在受讓方需分別對東正金融公司內資股及H股股東發出要約。
黃成偉分析,對汽車金融公司感興趣的無外乎兩類企業,一是車企,但傳統車企多已擁有自己的汽車金融公司,而近年來新崛起的新能源車企尚無金融公司,不排除新能源車企參與競拍;二是多元化經營的大型國企,在整個業務布局中對汽車金融板塊有需求,其中又以廈門國貿最有可能,因為其已經取得了正通汽車的控股權,如果再拿到東正金融的控股權,相對而言資源在其手里更好調配。
張利鈞則判斷,東正金融的不良資產后續或引發債權人的追債,大概率會導致監管部門幫助其進行債務和股權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雖然現在東正金融已經失信,未來發展希望渺茫,但如果能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則可以借助投資者的資源打開新的發展局面。”
標簽: 東正汽車 東正金融 中國汽車金融第一股 東正金融被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