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當天,遠景科技集團發布了《2022碳中和行動報告》,從減排路徑、零碳產品、零碳產業園、全球零碳技術伙伴等層面,曬出了過去一年的碳中和成績單。該集團旗下動力電池企業——遠景動力,也發布了國際首批“零碳電池”,為動力電池產業鏈減碳提供了可落地的經驗。
記者了解到,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多家企業已宣布零碳材料、零碳電池、零碳工廠、零碳產業園的解決方案。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一場“零碳”行動鋪展開來,動力電池行業正在扛起減碳的大旗。
發布國際首批“零碳電池”
據介紹,遠景動力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LCA法),對供貨奔馳的EAHE2201A型號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了從原料開采到產品生產的碳足跡分析,并通過綠電應用和碳匯采購的方式進行抵消,從而打造出全球首批“零碳電池”。
這批“零碳電池”獲得了TÜV南德頒發的“碳中和認證(PAS2060)”,是該機構在動力電池領域頒發的首張碳中和證書。“在新能源汽車排放中,與動力電池相關的占比超過30%,‘零碳電池’將極大助力行業進行減排。我們通過細致的核查與嚴謹的計算,得出了遠景動力這款電池產品符合國際標準的碳排放數據。”TÜV南德新能源與零碳服務板塊負責人許海亮表示。
遠景科技集團零碳產品首席科學家邱林告訴記者,動力電池的碳足跡分析至關重要。他表示:“過去評估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范圍是從‘搖籃’到‘門’。新的歐盟標準范圍則是從‘搖籃’到‘墳墓’,即對從上游礦物開采到產品結束應用的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碳排放進行測算和中和。”
遠景科技集團很早就開展了零碳行動。2021年,該集團發布了首份《碳中和行動報告》,同時首次亮相了“方舟碳管理系統”(以下簡稱“方舟系統”)。基于集團的方舟能碳管理平臺和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遠景動力得以在行業率先實現“零碳電池”的發布與認證。
據悉,遠景動力通過工藝改造、節能增效、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和使用以及綠電交易等方式,有效降低了碳排放。2021年,遠景動力交付的每GWh電池碳排強度同比下降了16%。遠景科技集團已提出2022年底實現運營碳中和的目標。屆時,遠景動力在全球的動力電池工廠也將實現運營碳中和。
每一塊在遠景零碳產業園內生產的電池,都將獲得“零碳綠碼”。這些擁有“零碳綠碼”的電池,承載著基于方舟系統的智能化信息集成及管理體系,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涉及的“物質流”和“能量流”實時監測與錄入,并全方位展示了產品全生命周期每一個環節的信息追蹤。
在海外復制零碳產業園模式
在“雙碳”目標下,動力電池企業的減碳壓力很大。首先,動力電池的生產環節產生的碳排放很多。報告顯示,遠景科技集團全年運營溫室氣體排放為79639噸二氧化碳當量,96%來自旗下遠景動力。其次,全球已有10多家主流車企明確發布了碳中和路線圖,并對動力電池供應商提出要求。比如,寶馬、奔馳、大眾、沃爾沃等車企,提出了在其電動汽車全價值鏈實現碳中和的計劃表。再者,現在國際市場的相關標準也不斷更新迭代。歐盟新的電池法規要求從2024年7月開始,所有進入歐洲的電池都要提供碳足跡,到2026年,還要對電池碳足跡進行評價和分級。
可以預見,“零碳”未來將成為動力電池企業參與競爭的核心要素。從行業整體來看,遠景動力是對整個國際市場電池標準反應最迅速的企業之一,打造了國內外“零碳電池”的樣板。“零碳電池”擁有的“零碳綠碼”,可以作為電池在全球貿易中的綠色通行護照,為電池打破全球貿易壁壘,幫助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它包括了制造電池的能耗、運輸、包裝、生產加工等實時數據采集的信息,之后將根據這些信息計算出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除了綠電、碳匯等實現電池零碳的信息,還包括國際認證的信息。”邱林告訴記者。
遠景動力“零碳電池”的實現,離不開零碳產業園的落地方案。“過去一年,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把行業內第一家真正基于風光可再生能源、零碳能源供給解決方案下的電池工廠建起來,同時吸引了上下游關鍵的合作伙伴在園區落地解決零碳問題。”遠景動力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趙衛軍表示,“遠景動力給行業展示了真正的‘零碳電池’怎么實現,而且是低成本零碳的實現。零碳不代表著高成本,也不代表著商業不成功。”
據悉,遠景動力一直在兩個方面布局,除了自身實現節能減排,還幫助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展相關工作。此外,遠景零碳產業園模式還將在歐洲、澳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地區復制推廣。根據與奔馳達成的戰略合作,遠景動力將在美國建設一座新的數字化零碳動力電池超級工廠,計劃2025年實現量產,這也是遠景動力在北美地區的第二座電池工廠。未來10年,遠景動力將攜手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設100個零碳產業園,屆時每年將為地球減碳10億噸,相當于日本的年碳排量。
行業“零碳”大潮加速涌動
據悉,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盡管在技術、制造和供應鏈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但在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論方面存在空白。為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推動行業標準出臺。
今年,由孚能科技牽頭,億緯鋰能、鵬輝能源、中創新航、弗迪電池、捷威動力等數十家電池產業鏈企業參與制定的《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已經公布。《導則》旨在指導相關方核算鋰離子電池類產品的碳足跡,并對碳足跡結果進行評價,同時為鋰離子電池產品的碳足跡核算技術規范的編制提供參照。行業人士表示,《導則》的推出就是希望動力電池行業群策群力,從而把碳足跡工作越做越好。
可以看到,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動力電池企業正將碳排放管理落實到整個供應鏈,做好“碳成本”控制。趙衛軍提到,過去半年來,很多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已在商討,希望遠景動力可以幫助它們制定零碳解決方案。無論是國內還是歐洲的客戶,都對材料供應商提出了要求,并且要求越來越直接和明確。“對于零碳的實現,此前業界可能還在討論、觀望,現在每一家企業都正在認真地制定方案,而且是一定能落地的方案。”他說。
此前,第三方認證機構SGS已為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頒發PAS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成為了全球首家電池零碳工廠。據悉,該工廠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產制造等環節控制碳排放,以達到零碳目標。未來,寧德時代還將復制和推廣“燈塔工廠”經驗,陸續實現全球10大基地碳中和。
根據最新消息,4月24日,華友鈷業新能源產業集團成都正極材料基地——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了PAS2060體系認證,取得第三方認證機構SGS頒發的2021年零碳工廠達成碳中和宣告核證聲明,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零碳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
標簽: 遠景動力 遠景動力零碳電池” 遠景科技集團 零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