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女兒愛看探險類書籍,河南信陽的陳春仁從2013年至今,花5年時間為女兒寫出了26本探險類書籍,其中8本已出版。
陳春仁說,女兒愛看探險類書籍是他寫書的最大動力,寫書過程中,女兒也經常參與一些主角的性格和故事情節的設定。
【勵志】
驢友爸爸5年寫26本書 其中8本已出版
近日,河南信陽一男子因一則“書太貴,女兒又太愛看,爸爸花5年時間給女兒寫書”的視頻走紅,視頻內容顯示,“這些書太貴,于是爸爸花了5年時間親自為女兒寫了幾十本書”。有網友稱贊其為“中國好爸爸”,還有網友點贊并表示“擁有這樣的爸爸真是令人幸福”。
據了解,視頻中男子叫陳春仁,目前是信陽當地城鄉醫保中心的職員,從2013年寫出第一本書至今,他已寫了26本探險類書籍,8本已出版,每本書字數不一樣,其中最長的有17萬字,最短的也有8萬字。由于是業余愛好,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寫作時間只好放在上班午休時間和晚上7點到11點。
寫作的素材主要是探險類的,帶點科幻性。“我之前是驢友團的領隊,經常出去探險和聽別人分享這方面的故事,所以有這方面的素材。”陳春仁說,由于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爬高上低的,長大了就喜歡戶外探險,常常和一群驢友全國各地跑,一般都去一些山區等有挑戰意義的地方進行探險,“書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一部分是自己的經歷,還有一些是探險驢友講的,然后后期進行加工創作。”
【緣由】
女兒愛看探險書 成他寫書的最大動力
說起寫書的初衷,41歲的陳春仁覺得女兒是他創作的最大動力,“孩子喜歡看書,自己也經常探險,就萌發了寫書的想法。”
2013年,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讀到《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時,愛上探險類書籍。當時的他在當地鄉鎮衛生院是一名檢驗科醫生,工資較低,但女兒看書速度快又偏愛購買,這讓他覺得有些吃力。“當時一個月1000多元的工資,負擔比較大,就想著自己寫書讓孩子看。”
因為自己本身就愛探險,陳春仁覺得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經歷以講故事的方式寫出來給孩子看。“這也算是送給女兒的一個成長禮物。”他說。
自從給女兒編寫探險故事以后,女兒不僅對閱讀更加感興趣,對戶外運動的興趣也越來越強烈。此后,陳春仁也帶著女兒去了很多地方。
【創作】
女兒參與故事情節設定 父親成女兒同學眼中的名人
陳春仁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也是一名詩歌愛好者,經常以“俠客飛鷹”為筆名將作品發表在網上。
2013年下半年,他開始創作第一本書《迷失在雅魯藏布的21天》。直到2015年一共寫了6本書,其中《我帶爸爸去探險》系列小說順利出版了3本。
寫書過程中,他說女兒也會經常參與。“每次用兩張A4紙打印出來,第一個先給女兒看,有時候她會以兒童和讀者的角度去提一些意見。”
其中最有意思的當數《迷失在雅魯藏布的21天》一書,陳春仁將女兒寫進了小說里,又將女兒班里的兩名同學也寫進了他的小說,女兒感覺很有意思,每次寫完一章節,他便與女兒探討故事情節下一步該怎么發展。
“《我帶爸爸去探險》系列和《生存高手》系列,我都看完了。故事情節很吸引人,還能學到很多關于探險的常識,了解一些罕見的動植物。我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看爸爸寫的書,很多同學都是爸爸的粉絲,希望爸爸繼續寫。”女兒的肯定是對他創作最大的鼓勵。
7月5日,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了陳春仁的女兒陳果。她說,爸爸很了不起,同學們都羨慕她有一個作家爸爸。
陳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次父親去學校門口接她,聽到背后兩個男同學的對話:“看,那就是陳果的爸爸,我還看過他的書。”女兒笑著對他說:“老爸,你現在是我們學校的大名人了!”
【計劃】
寫書已成習慣 會繼續寫下去
說起出書,陳春仁覺得也很有意思,當時自己并沒有發表或出版渠道,此前寫的東西都只是發在自己QQ空間里。
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的文章被一個愛好文學的網友看到,提議讓陳春仁去參加“榕樹下”文學網站舉辦的一個比賽。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了過去,沒過一個月,他就收到編輯打來的電話,對方表示某出版社要出版他的書。
2014年,他的《我帶爸爸去探險》系列10本兒童探險小說從上千名作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榕樹下”文學網站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兒童文學大賽”總冠軍,他也成為“榕樹下”文學網站簽約作家及2015年重點推廣作家。
2016年,《我帶爸爸去冒險》系列之一的《羅布泊密碼》獲得了“2015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一名熟悉他的文友表示,陳春仁講的故事情節很吸引人,因為他有些情節是根據自己的親身探險經歷寫的,會更加真實,也更吸引人。“他經常組織一些小孩的野外探險活動,通過近距離接觸,了解更多孩子的心理活動,以及詳細記錄他們面對野外探險會產生的各種問題和探險中孩子們最真實的反應。”
雖然已經寫了26本書并出版8本書,但陳春仁表示還會繼續寫下去,“現在寫書已經成為習慣,一天不寫的話就覺得少點什么。”
標簽: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