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注冊制落地,創業板股票漲跌幅將放大至20%,相關基金波動也將隨之擴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26只帶有“創業板”字樣的基金(基金份額合并計算,剔除聯接基金)總規模為412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基金和指數增強型基金數量有24只,以股票ETF為主,此類產品規模位居創業板相關基金規模前列。
創業板注冊制落地,創業板股票漲跌幅將放大至20%,相關基金波動也將隨之擴大。多位公募人士表示,近期基金公司正在重新評估相關產品風險等級,匹配凈值漲跌幅,同時,籌備申報創業板主題基金。新規將對相關產品活躍度形成利好,場內創業板指基有望獲得流動性和規模的繼續攀升。
從基金規模數據看,截至6月12日,規模最大的易方達創業板ETF為149.72億元,華安創業板50ETF、天弘創業板ETF最新規模分別為70.97億元、30.34億元,南方、廣發旗下創業板ETF、華夏創業板低波藍籌ETF規模也在10億元以上。
今年以來,創業板指表現亮眼,年內漲幅超過20%,相關主題基金也收獲不小。
創業板主題基金申報提速
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主流
從證監會官網披露的基金募集申報進度看,今年以來,招商、富國、華夏、嘉實等14家基金公司申報了21只創業板主題基金,在創業板注冊制落地前呈現加速申報的現象,5月份以來新申報的基金有17只,占了80%。
上報的新基金中,主動權益類多達16只,而此前為各家公募爭相布局的創業板相關指數基金僅有6只,成了“少數派”。
除了新品申報外,部分公募還加大了存量創業板基金的持續營銷力度。北京上述創業板ETF基金經理表示,在創業板注冊制落地的時間窗口,他所在的公募加大了創業板ETF的推廣力度,針對產品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集中在券商、散戶間擴大宣傳,增加流動性做市商的合作,爭取讓產品流動提升一個層次。
談及主被動基金在創業板投資上的差異,北京一位股票ETF基金經理認為,隨著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抬升和市場的逐漸成熟,在波動幅度較大的創業板市場中,個股戰勝指數的難度在增加。
據他觀察,在此輪注冊制改革中,創業板的走勢分化現象明顯。市值500億元以上的公司漲幅更大。他認為,創業板指數基金可以獲取全市場平均收益,投資龍頭個股的主動基金可能會創造更好收益,而布局結構不佳的產品還不如指數產品。
多位投資人士表達了對創業板投資價值的長期看好。由于科創板投資門檻提高,市場波動加大,行業人士建議普通投資者借道公募基金參與。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一體化投研總監曾鵬認為,相比科創板,參與創業板的門檻更低,散戶更多。放開漲跌幅導致波動加大,投資者更要避免追漲殺跌。此外,注冊制提高了挑選上市公司的難度,很多早期公司還在創業一級階段就來上市融資,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更高,普通散戶投資者最好還是通過專業機構間接參與。
標簽: 創業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