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訊近期醫藥板塊和醫藥類基金備受關注。數據顯示,從年初以來來看,醫藥行業指數以超過35%的漲幅“傲視群雄”,而臨近年中,醫藥主題基金業績同樣霸占了業績排行榜。
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 29只醫藥主題基金(A/C類份額分開計算)近一周平均上漲6.51%,近一個月平均漲幅18.54%,近三個月平均上漲45.47%,今年年初以來平均漲幅58.29%,全面領先于其他類型基金。
詳細來看,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股票A/C、廣發醫療保健股票A、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股票、工銀前沿醫療股票五只基金今年年初以來累計漲幅均已超70%,年內漲幅最低的醫藥主題基金也在30%以上。
另據數據顯示,今年整體表現僅次于醫藥主題基金的消費類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漲幅29.45%,平均漲幅僅為醫藥主題基金一半。而包括增強指數基金在內,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平均漲幅僅為20.00%,醫藥主題基金年內業績遠遠超過其他各類型基金。
對于醫藥板塊快速上漲,華商醫藥醫療行業股票基金經理陳恒表示,回顧近半年的走勢,行業存在二方面的催化因素:第一,新冠疫情帶來了相關醫療設備、檢測行業、疫苗生產等直接受益企業的大漲,同時由于海外疫情的蔓延可能影響到原料藥、血制品的供給導致相關企業間接受益;第二,醫藥行業的剛需特點放大了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的防御屬性,凸顯出行業比較優勢,特別是例如眼科,骨科等細分賽道。
隨著醫藥板塊和醫藥主題基金強勢上漲,板塊估值過高的議論也甚囂塵上,有聲音稱醫藥、消費等行業估值都處于近10年高位,同時也引發部分資金的擔憂。有基金經理認為,近期醫藥股確實漲了很多,很多醫藥股估值也確實很高,我們首先應該分析醫藥股為什么漲為什么貴,然后分析造成這一結果的背后的驅動因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博時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葛晨認為,當下的情況反映了投資者對疫情影響下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這種擔憂導致了投資者對具有長期確定性、剛性需求資產的追捧。而造成這一局面的背后驅動力“疫情”大概率不會短期就完全結束,因此醫藥股的高估值也有可能繼續維持。此外,對于部分疫情防控相關的公司而言,疫情對其經營并非負面影響,甚至部分企業不僅盈利大幅提升,甚至競爭格局也因為疫情實現了彎道超車。對于這類公司,疫情常態化防控帶來的則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股價上漲體現的是其公司價值的升華。
對于當前“火熱”的醫藥行情,不少投資者關心是否還有上車機會。華商基金陳恒進一步分析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動態的視角。短期看,新冠疫情的進展仍是影響板塊的重要因素,防控的復雜性不可忽視。目前我們尚不能對海外和國內疫情的結束日期準確預判。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隨著復工的推進新冠疫情可能還會反復發生。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醫藥板塊和十年前的醫藥板塊已經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在疫情中,醫藥板塊的防守性得到青睞,但近年來隨著包括科創板企業在內的一大批新興創新型醫藥公司上市,行業已經是一個兼具成長、消費、周期等屬性的多元性板塊。
華商基金陳恒建議聚焦以下四大重點領域。一是創新藥品板塊:創新是醫藥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二是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從市占率來看,高端醫療器械的可替代空間巨大,部分優秀企業為代表的中國醫療器械公司發展勢頭強勁。三是類高端消費的生物制品企業:以二類疫苗、生長激素為代表的類高端消費板塊兼具成長性、高壁壘和確定性。四是具備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原料藥公司:優秀的原料藥企業正在進入國際仿制藥的供應商體系,有一些正在轉型做創新藥的CMO/CDMO,國際產業鏈地位的提升意味著更多的話語權和更穩定更豐厚的回報。
標簽: 醫藥主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