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
4月13日晚,華燈初上,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燈光璀璨。遠處的雄偉雪山和氣勢磅礴的“六館一心”相互呼應,一番別樣景色。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歌舞劇院帶來的歌舞劇《解憂公主》在這里精彩上演,兩位漢家公主遠嫁烏孫的傳奇故事,被新疆、江蘇兩地齊心協力搬上舞臺。
(相關資料圖)
4月13日,伊犁州歌舞劇院彩排歌舞劇《解憂公主》。阿爾娜 攝
《解憂公主》講述了她一入西域幾十年,春風化雨、興國安邦,為邊疆安寧、四方和睦鑄下不朽豐碑。歌舞劇宏大磅礴的氣勢、震撼人心的樂曲、熱情奔放的舞姿,讓觀眾沉醉其中。觀眾王苒說:“通過這部劇讓我了解了解憂公主波瀾壯闊的一生,真實、感人!”
自公元前105年起,漢武帝先后將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新疆各族人民對這兩位公主懷有深厚情感,至今還有細君公主雕像立于新源縣。
時空相隔2000多年,一樣的家國情懷。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作,力促《解憂公主》舞臺劇上演。歌舞劇《解憂公主》在藝術領域的歷史回望與傳承中,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伊犁州歌舞劇院黨委書記李曉梅說:“在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大力支持下,我們把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凝練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舞臺形象,給觀眾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塑造了解憂公主等促進中原與西域交往交流的歷史人物群英像。”
樂舞互動是新疆地區與中原地區文化交流的一個顯著特點,秦漢時期中原音樂歌舞對新疆地區產生了較大影響。對此該劇舞蹈編導之一、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李進說:“這部劇出現了馬刀舞、紡織舞等,雖然不同的舞蹈樣式體現了不同民族的特點,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各種舞蹈也是相互影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月13日,伊犁州歌舞劇院彩排歌舞劇《解憂公主》。 阿爾娜 攝
為了歌舞劇《解憂公主》演出成功,伊犁州歌舞劇院的各族演員付出了辛勤汗水。密集的鼓點中,演員騰挪閃轉。鼓點驟停,馬刀橫槍一立,演員們精彩亮相。為了練好馬刀舞,演員們一練就是一整天,手臂、胳膊常常酸痛不已,吃拌面的時候都快拿不穩筷子了。
國內音樂、舞蹈界的一些知名專家、教授也大力支持《解憂公主》的創排。細君公主的扮演者之一、伊犁州歌舞劇團聲樂演員艾麗亞·吐爾遜哈布力對此深有感觸,為了讓她的表演更到位,大家一遍遍幫她剖析人物的內心活動,關鍵環節還示范動作。通過持續打磨,讓艾麗亞參演《解憂公主》時得心應手。
入目是一輪圓月,繞耳是駝鈴槳聲。演出結束,大幕徐徐落下,解憂公主的身影定格在歷史長河,但一曲悠遠深情的民族團結之歌久久回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