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陳薔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電力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可謂無處不在。有這樣一群人,一直專注于電力材料安全,以保障電網穩定運行。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室主管何成正是這樣一位對電網電力材料進行檢測的專家。
今年,何成榮獲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份榮譽讓他感到很光榮,因為這代表著對他們團隊工作的最大肯定。
2022年4月,何成(左一)帶領徒弟參加±800千伏天山換流站年度檢修技術監督。宋和豫疆 攝
電網設備材料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多重要?何成表示,電網材料有黑色金屬,還有鋁、銅等有色金屬和陶瓷、樹脂類的絕緣材料。電網設備基本由以上材料組合而成,任何一個部件的材料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電網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已經工作27年的何成,一直往返于材料實驗室和輸變電現場,專心專注于電力材料領域研究。27年間,何成帶領團隊奔赴2000余個電網工程一線,行程300多萬公里,完成入網設備抽檢超十萬臺(件),將入網設備材料問題率由2016年的21%下降到2022年的1.5%。
“檢測電網設備材料就像醫生問診?!焙纬烧f。每當有設備材料來“就醫”,他要第一時間到實驗室給材料“做檢查”、研究“病因”、開出“藥方”。如果說在實驗室做檢測是“坐診”,那么去輸電線路、變電站現場就是“出診”。
2011年以來,隨著新疆超、特高壓電網的建設,電網設備材料的應用也同步發展。何成積極投身電網設備新材料的研究工作。
750千伏烏吐哈輸電工程沿線地理環境復雜多樣,途經吐魯番等多個大風區。為提升風區金具的耐磨性能、保障電網設備長期穩定運行,何成和運維人員多次進行現場調研。
在現場,何成收集到了大量金具磨損資料。經過在實驗室對金具的解體分析和反復對比試驗,何成優選出了更耐磨的金具結構型式。
由于新疆有九大風區,部分風區一年有近200天都在刮8級以上的大風,為了驗證新型金具在風區的耐磨性,還需要開展實物磨損試驗。
實物磨損試驗載荷大、循環次數多且噪聲巨大,為了不影響他人,何成和同伴索性將設備搬運到了郊區的一個大廠房。鏖戰一個月后,實驗結果證明,新型金具耐磨性能提高了至少5倍!
2012年4月,經何成優化后的新型金具在大風區更換應用一萬多套,極大地節省了風區金具更換成本,間接經濟效益在3000萬元以上。
2017年,其衍生成果“疲勞磨損試驗平臺”獲“航天科工杯”第三屆中央企業青年創新優秀獎。2022年,何成又帶領團隊研發了國內首創表面激光強化耐磨金具,將徹底解決國內超、特高壓輸電線路連接金具在風區的磨損問題。
何成帶領團隊探索出的“新疆特殊氣象環境下輸電線路故障防治關鍵技術及應用”,解決了吐魯番、哈密等大風區電網風偏和天山山脈地區電網覆冰等故障跳閘防治關鍵技術難題,成果獲評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及自治區關鍵核心技術創造性優秀成果;“汽輪機縱樹型葉根及隔板焊縫相控陣檢測用探頭及掃查裝置”創新成果填補了電力行業領域空白,產品在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廣泛使用。
何成先后獲得國家級創新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7項,編制國際、國家等技術標準12項、編寫專著4本、發表核心以上的期刊論文13篇、授權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45項。
“做好電力保供是我的責任,我會第一時間去解決問題。”何成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