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  正文

節約點滴水 滋潤千萬家

評論

【天山觀察】


(資料圖片)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王亞蕓

3月,阜康市被命名為自治區節水型城市,成為我區第一個成功創建自治區節水型城市的縣級城市。

4月下旬,吐魯番市入選第十一批(2022年度)國家節水型城市公示名單,我區國家節水型城市隊伍不斷擴大。

接踵而至的一個又一個好消息,正是新疆積極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動注腳。

政策引導樹標桿

“植物要喝水,動物要喝水,人類也離不開水。”5月9日,吐魯番市高昌區第二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節水教育中開始了當天的校園生活。

“食堂、班級、衛生間用水器具全部為節水器具,園內綠化采用滴灌。”吐魯番市高昌區第二幼兒園黨支部書記湯海紅介紹說,作為自治區節水型單位,幼兒園通過營造節約用水宣傳氛圍、開展節水主題活動等,不斷提高師生的節水意識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讓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進而輻射整個社會。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近年來,自治區始終將節水放在優先位置,在推進城市節水的過程中,從《自治區美麗城鎮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自治區城鎮供水及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十四五”規劃》,再到《自治區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能力建設“十四五”規劃》,每一個大的行動計劃和規劃設計里,都有節水濃重的一筆。

提高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等節水型城市載體的節水能力,是調動全社會節水積極性的重要抓手。

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印發《國家節水型城市申報與評選管理辦法》,明確了申報城市應具備的條件,并修訂了國家節水型城市評選標準,新標準涉及20項指標。

“國家節水型城市的評選標準要求更高,分項更細化了。”烏魯木齊市水資源管理中心(烏魯木齊市計劃節約用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齊蕾說。齊蕾有著23年水務行業從業經歷,見證了烏魯木齊市申報國家節水型城市的每一個過程。她發現,在新的評選標準中,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型單位、節水型企業覆蓋率的考核評分和占比都有所提升。

據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玉紅介紹,截至目前,我區共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2個、自治區節水型城市5個、自治區節水型單位(企業)300余家、自治區節水型居民小區200余家。

技術升級見效益

“管網分布、水質監測、水量調配等涉水指標數據,全部實現在線監測。”烏魯木齊水業集團有限公司石墩子山水廠廠長程向宇說,經過多次提升改造和信息化投入,城市供水損耗正持續降低。

我區從供水源頭上提升節水管理質效,按照“一廠一策”原則,全區155座城鎮供水廠逐步開展智慧化建設和改造,建設信息化系統,加裝前端物聯網感應設備,實現生產運行全過程感知,用智慧化賦能城市節水。

同時,推進供水老舊管網改造,倡導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持續降低管網漏損。

據烏魯木齊水業集團有限公司營銷服務部部長徐明強介紹,2019—2022年,公司共投入2000多萬元,對10余千米老舊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另外,加強2538千米供水管網的日常巡查,3年來,累計巡線28.43萬千米,主動測漏2854次,有效減少了跑冒滴漏帶來的水資源浪費。

我區還不斷提高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再生水,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全廠采用梯級供水方式設計,生產過程實現廢水零排放。”國網能源哈密煤電有限公司大南湖電廠生產技術部化學專工張彩云介紹,電廠實施了生活污水回收、處理系統改造、兩臺機組鍋爐定排蒸汽回收、中水預處理系統升級改造等項目,鍋爐補給和脫硫、煤場、綠化、消防等用水全部實現中水回用,節水能力不斷提升,每年為電廠節約成本150多萬元。

“滿負荷運轉后,年重復利用中水量將達2000萬立方米。”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煤電有限公司環保部主任張汝兵看來,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中水深度處理回用項目,不僅大大節約新水用量,還能進一步挖潛當地水資源,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在節水、治污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意義深遠。

自覺行動生活美

5月8日下午,烏魯木齊市榮和城四期安郡小區,絢爛的金葉榆叢修剪整齊,紫穗槐點綴其間,高高的紅葉海棠一樹繁花,整個小區在陽光的照射下透著和煦的暖意。大門兩側的節水宣傳展板前,不時有居民駐足瀏覽。

“我們建設節水宣傳陣地,不光有展板、宣傳單,還有新型宣傳途徑。”新疆青建物業有限公司安郡小區物業經理劉國棟告訴記者,小區會經常在業主群里進行節水小常識、用水小知識和科普小視頻的分享。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建設局水務監察大隊隊長朱增進說,安郡小區是新建小區,用水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小區綠化全部采用滴灌、微噴、霧噴等節水型器材,公共辦公區、綠化區、生活區用水實行單獨計量,實現了可視化、精細化管理。

“洗菜的水會存桶里面,沖馬桶用。”今年67歲的王可勛,一直都有良好的節水習慣,在安郡小區生活5年,讓他感受到,自從2021年創建為節水型小區以后,大家的節水意識更強了,行動積極性更高了。

在同樣是節水型小區的榮和城康郡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卡迪爾·卡吾力每天都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進行小區中水回用站設備的檢查和小區1.6萬平方米綠化帶的維護。

“現在的天氣,每兩天澆一次水,每次1小時。”卡迪爾介紹,這些綠化用水全部來自小區居民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

“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在不斷提升,惜水、愛水、節水的良好氛圍漸濃。”劉玉紅說,在廣泛開展節約用水宣傳的同時,繼續鞏固國家、自治區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鼓勵和引導各地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節水型單位(企業)、節水型小區,推動節水管理方式向科學化、規范化、數字化、精細化轉變,讓城市用水更安全、有效、節約。

水,是新疆經濟發展的命脈。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奮力建設美好新疆,需要用占據全國水資源總量約3%的水,支撐并促進占中國國土面積六分之一區域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節約用水,任重而道遠。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