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什么草種最合適在這種?什么技術補短板最有效?”從業23年的新疆邁特威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延飛找到了最佳答案。
5月27日,由自治區優質飼草產業技術體系主辦,新疆農業大學草業學院承辦的“新疆優質飼草產業技術交流會”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自治區優質飼草產業技術體系專家、企業家等12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為新疆飼草業發展出謀劃策。
會上,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英俊對我國草產業技術進步發展情況與新疆飼草產業發展建議做了介紹。同時,與會專家們對西北苜蓿種業發展的思考、鹽堿地風沙地苜蓿栽培及青貯技術、多種飼草資源的加工與利用、新疆農區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飼草料的需求、奶業與飼草需求等進行了互動交流,企業家們受益匪淺。
“新疆既有廣袤的草原又有良好的種質資源,如何開發利用好,需要去破題!”張英俊介紹,想要破題首先要對無芒雀麥、鴨茅這些既有經濟價值又有生態效益的多年生牧草做好保護和開發;其次要加大邊際土地種植面積,現在我國最缺的是豆科牧草尤其是苜蓿,而新疆獨特的氣候條件,能夠使其獲得高產;此外新疆也是最佳的種子擴繁地,作為國家農業的重要產區,如何提高它的比較效益,需要在技術上突破。
對此,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張博介紹,新疆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份,但是耕地面積并不多,優質飼草量不足,主要以天然草地的利用和人工飼草種植作為支撐。如何把草種好?近年來,以新疆優質飼草產業技術體系為科技支撐,科研工作者正與企業合作,在品種、節水技術、抗逆栽培技術、收獲機械、草產品加工以及草產品市場流通等方面作出努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