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古爾邦節】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資料圖片)
6月29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溫亞爾鎮布力開村,“七一勛章”獲得者買買提江·吾買爾一家人正忙著招呼來家里的各族村民。
買買提江·吾買爾曾是這個村的黨支部書記,村民們逢年過節、平時遇到難事,都愿意來和老書記聊一聊。
來買買提江·吾買爾家的村民里有頭發花白的老人,也有20歲出頭的年輕人。
“這肉煮得真入味,我再來一碗。”村民王平把碗遞給了買買提江·吾買爾的兒子買爾旦·買買提江。王平用流利的維吾爾語說:“二十幾年前過古爾邦節,我記得村里只有幾戶人家宰牲或者煮羊肉,干果那時候對我們來說都是奢侈品。”這句感慨,一下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現在村里沒有不宰牲的,大家的日子過得都好。”大家紛紛說。
買買提江·吾買爾問阿力木江·達林:“你十幾年前是靠給別人屠宰牲畜掙錢,現在在墩麻扎開了個店,生意怎么樣?”
“店里生意好得很!現在養殖場里養著肉牛,進行屠宰粗加工后拿到墩麻扎的店里銷售,還雇了幾個人,我自己當老板!”阿力木江·達林樂呵呵地回答。
在座的每個人家里都有變化,喜事一件接一件,村民們的幸福感也日益提升。布力開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現在的政策那么好,只要大家團結,我們可以撒開手干事創業,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買買提江·吾買爾囑咐村民。
村民來了一撥又一撥,餐盤里的食物空了又放滿。“逢年過節我們都在家,村民們都愛來我家。”買爾旦·買買提江說,“平日家里也客人不斷,我常看到有的村民是皺著眉來,喜笑顏開地離開。”
村里的養雞大戶馬玉林說,養雞場從幾十只到50萬只的養殖規模,這其中傾注著買買提江·吾買爾很多心血。
當年,馬玉林有個小養雞場,想要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又苦于缺技術、缺資金。買買提江·吾買爾得知后,帶他去現代化養雞場學習,還幫他協調解決場地和用水用電等各類問題。
如今,這家養雞場已成為當地最大的蛋雞養殖場,帶動了不少村民就業。
大家吃著剛從買買提江·吾買爾家的院落里摘下的樹莓、桃子。“我們還種菜,兒女們負責種,我只負責吃。”買買提江·吾買爾的幽默逗樂了大家。幾十年前,買買提江·吾買爾的這個院落被稱為村里的“試驗田”,養雞、種菜,都是從這里開始示范的。
“雖然退休了,還是閑不住。現在腿跑不動了,但是嘴忙得很。”買買提江·吾買爾笑著說。他時常結合自己工作生活的經歷和布力開村的變化,給村里人講黨史、上黨課。
“我一直在村里,需要我,我都在。”買買提江·吾買爾笑著說著,送著一撥撥村民離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