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  正文

駐華外交官:在新疆體驗的非遺之旅非常棒

評論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

走進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的制作工坊,空中飄著一股源自木材和漆的自然香氣,工匠一手抓住剛剛用木片貼合完成的獨它爾音箱部分,一手用銼刀在接合處用力地銼著,高度的專注讓他沒有意識到周圍已經站著好多參觀者。


(資料圖片)

駐華外交官參觀民族樂器制作。王英攝

8月18日,在位于喀什地區疏附縣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參加2023駐華外交官“發現中國之美”新疆行活動的外交官,通過參觀民族樂器制作過程和樂器展陳館、觀看非遺展演,深入了解了中國新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成果。

樂器展陳館里一把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認證的最大獨它爾,引來外交官們的連連贊嘆,它長4.7米,最寬處0.75米,用桑木制作,是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熱合曼·阿布都拉的經典作品。

民族樂器村制作樂器已經有150多年,能生產27個大類、超過50個品種的樂器,包括熱瓦普、艾捷克、庫姆孜、薩塔爾、手鼓、冬不拉、嗩吶等,2011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村民們通過世代相傳的樂器制作手藝就業、增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工匠行列讓這項非遺技藝得以傳承,并通過電商平臺和新媒體平臺擴大著它的知名度和銷量。

駐華外交官觀看十二木卡姆表演。王英攝

十二木卡姆中著名選段《朱拉》表演、《瑪納斯》說唱表演、演員帶領全場觀眾舞起的麥西熱甫,充分展示了民族樂器奏響的優美樂曲,民間舞蹈帶來的身心愉悅,讓外交官領略了中國新疆三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非遺瑰麗色彩。

“在新疆體驗的非遺之旅非常棒,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彩多姿和歷久彌新,我希望這些精彩的藝術作品能夠到我的國家去演出。”圭亞那駐華大使館外交官張茉莉說,這些樂器、舞蹈、音樂能夠流傳到今天,并保存著比較完整的形式,離不開一代代傳承人的堅守和創新,他們用非遺記錄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同時豐富著世界文化藝術的寶庫。

為提高非遺傳承保護的規范化和系統性水平,近年來新疆相繼實施了《自治區非遺保護條例》《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同時推進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建設非遺工坊,設置非遺保護傳承基地、非遺巴扎、手工技藝傳承人培訓班等,還在高校開設了木卡姆表演、麥西熱甫研究等專業,為非遺的傳承、保護和科學利用培育人才。

駐華外交官跟演員學跳麥西熱甫。王英攝

目前全疆有非遺代表性項目5425個,94個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315個入選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920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12人,自治區級548人。

從新疆國際大巴扎景區、葡萄溝景區,到喀什古城景區、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新疆非遺保護工作的亮點頻現,讓斐濟駐華大使馬納薩·坦吉薩金鮑感想頗多。

“這些非遺展演讓我和我妻子太震撼了,它們用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藝術形式,呈現著生動、真實的新疆。其實不論是十二木卡姆還是《瑪納斯》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記錄,是團結、和諧、文明之精神的載體。在斐濟,歌舞藝術也是代代相傳且在人民中極有凝聚力和影響力的。”馬納薩·坦吉薩金鮑說,中國新疆的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有長遠的眼光和開闊的視野,所以落在具體的實踐上是用心和細致的。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