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間深圳市皇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皇庭國際”,股票代碼:000056.SZ)發布公告稱,近日,因涉及27.5億元的借款合同糾紛,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信托”)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查封了皇庭廣場的不動產,查封期限為36個月。
5月20日中午,《華夏時報》記者在皇庭廣場看到,幾乎所有的商家都處于正常營業狀態。皇庭廣場某門店的店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未收到關店的消息。皇庭國際的證券事務代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述“查封”指的是皇庭廣場的不動產登記狀態為限制轉讓,不影響商場的正常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皇庭國際的經營都存在虧損。上述證券事務代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疫情好轉,公司的經營會好起來。然而,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皇庭國際的凈利潤都存在下滑。
皇庭廣場被查封?
企查查資料顯示,皇庭國際擁有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融發投資”)60%的股權,而融發投資持有皇庭廣場的物業,因此,皇庭國際間接持有皇庭廣場。
皇庭國際發布的《關于公司涉及訴訟及資產被凍結的公告》顯示,2016 年融發投資與中信信托簽訂《信托貸款合同》,借款金額為30億元,借款期限為2016年3 月30日至 2021年3月30日。其中,皇庭廣場及其占有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為該筆借款提供抵押保證。
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博恩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公司物業存在借款抵押,通常需要提前還款,不然會導致公司運轉出現問題。
據悉,該筆貸款于2021年3月31日到期,貸款余額27.5億元。因貸款無法續期,近日,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并申請訴前保全,申請查封了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深圳市福田區中心區晶島國商購物中心(即皇庭廣場)的不動產,查封期限為36個月。
皇庭國際公告稱,目前,本公司尚未收到訴訟通知等相關訴訟文件。本公司正積極與其他金融機構溝通貸款余額 27.5億元承接相關事宜。
皇庭廣場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三路與中心四路的交匯處,處于CBD核心地段,與深圳會展中心僅一路之隔。皇庭國際官網顯示,皇庭廣場總占地面積4.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3.8萬平方米,是集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高端購物中心,由深圳市皇庭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和皇庭國際共同投資,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開發。
5月20日中午,《華夏時報》記者在皇庭廣場看到,幾乎所有的商家都處于正常營業狀態,商場的顧客也不少。一位服飾門店的店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沒有聽說皇庭廣場被查封的消息,但是了解到皇庭廣場(的老板)資金鏈存在問題。一位飲品店的店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未收到要關店的消息,但是對于皇庭廣場與中信信托的糾紛有一定的了解。
《華夏時報》記者致電皇庭國際證券事務代表,對方表示,皇庭廣場商戶的經營處于正常狀態,沒有受影響。“查封”指的是司法意義上的查封,這意味著皇庭廣場不動產登記狀態為抵押凍結、限制轉讓,屬于訴訟的財產保全措施。公司正在和金融機構洽談,尋找融資,如果案件沒能妥善處理,皇庭國際會處于被動狀態。目前上述糾紛處于訴訟階段,還沒有開庭,沒有辦法判斷后續的結果。
對于上述30億元的借款,上述證券事務代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商場建造的時間比較早,后因為商場改造的成本較高,需要一部分融資,而30億元的的借款主要是用來替換原來的融資。據悉,皇庭廣場于2011年開始改造,2013年改造完成開業。
銀行賬戶被凍結
除了上述物業被查封之外,皇庭國際還存在銀行賬戶被凍結的情況。上述公告顯示,2020年6月20日,皇庭國際向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下稱“國民信托”)借款人民幣3.5億元。其中,重慶皇庭珠寶廣場有限公司以其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彩云大道10號的皇庭廣場提供抵押擔保。
2021年3月31日,國民信托向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下稱“新揚子造船”)發出《信托財產現狀分配通知書》,新揚子造船取得《信托貸款合同》項下全部債權及相關權利義務。
近日,因該信托貸款合同糾紛,新揚子造船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皇庭國際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等,并于近日凍結了皇庭國際及其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上述公告顯示,本次銀行賬戶被凍結金額共計41.94萬元,占皇庭國際最近一年經審計凈資產的0.01%。
皇庭國際表示,公司仍能通過其他銀行賬戶開展業務,故本次銀行賬戶凍結情況對公司日常經營和管理活動未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生產經營仍在正常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皇庭國際的實際控制人鄭康豪的股權質押比例一直較高。2018年11月,鄭康豪合計持有皇庭國際5.8億股份,占皇庭國際總股本的49.3%,其所持有的股權有81%被質押;2020年12月25日,鄭康豪合計持有皇庭國際6.04億股份,占皇庭國際總股本的51.5%,其所持有的股份有79.34%被質押。盡管與2018年比起來,股權質押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處于較高水平。
連續三年扣非凈利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皇庭國際的主營業務為商業不動產綜合運營服務,包括商業不動產運營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配套服務業務及物業管理業務。上述證券事務代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皇庭國際主要聚焦商業的運營。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皇庭國際的營業收入為6.857億元,同比下滑31.24%,歸屬上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為-2.35億元,同比下滑684.99%。皇庭國際的年報顯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轉讓了同心再貸,金融服務業務較去年減少2.57億元。利潤下滑主要因為公司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累計影響凈利潤-2.79億元;此外,公司融資成本提高,財務成本較去年同期增加了0.59億元。
此外,2021年一季度皇庭國際繼續虧損。財務數據顯示,皇庭國際2021年內一季度的營業總收入為1.908億元,同比增長25.19%;歸屬上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虧損600.3萬元,同比下滑76.79%。
對于皇庭國際的虧損狀況,上述證券事務代表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接種疫苗的人群變多,疫情好轉,公司的經營就會好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皇庭國際的扣非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下滑。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皇庭國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5250萬元、4255萬元、-2.349萬元,同比分別下滑26.02%、18.96%、652.18%。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大背景下,商業地產的投資回報率受到沖擊,尤其是疫情之下,商業地產面臨的挑戰比想象中更加嚴峻。此外,如果沒有住宅支撐,主營業務為商業地產的企業會面臨壓力。
嚴躍進還表示,后續商業地產應該導入新的業態,關注新的商業零售。此外,主營業務為商業地產的企業在投資拿地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匹配住宅,用住宅的銷售來支持商業運營。記者 張慧敏 李未來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