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建筑行業正加快減少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USGBC(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北亞區總監王婧近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發展綠色建筑已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重要目標,截至2021年4月30日,中國已有6500多個LEED參與項目(包含已認證及認證中的項目),注冊總面積超過3.3億平方米。其中近3330個項目已獲得認證,北上廣深領跑綠色建筑發展,合計占比逾四成,其中,上海以709個LEED認證項目居首位。
中國為LEED認證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
“超過80%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都會使用LEED認證,其中500家里面中國企業上榜有130家,在這里面使用LEED認證超過45%。”在近日的采訪中,王婧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綠色建筑評估標準之一,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已經被應用在了181個國家和地區的106000多個商業項目。
其中,中國是LEED認證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王婧介紹說,截至2021年4月30日,中國已有6500多個LEED參與項目(包含已認證及認證中的項目),注冊總面積超過3.3億平方米。其中近3330個項目已獲得認證,北上廣深領跑綠色建筑發展,合計占比逾四成,其中,上海以709個LEED認證項目居首位。
從參與LEED認證的建筑類型來看,無論全球范圍內還是在中國,辦公樓依然是最有力的參與者,“LEED漸漸成為甲級寫字樓的標配”。王婧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2015年我們統計LEED的寫字樓占甲級寫字樓面積的占比,那個時候最多就10%,到現在,在北京和上海基本上有40%的面積都已經是有LEED認證的寫字樓。過去五年間,這些甲級寫字樓在綠色化方面有著飛速的發展。”
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始終領跑LEED甲級寫字樓市場,在中國的十大超高層除了南京紫峰大廈之外都是LEED認證。上海擁有LEED認證的寫字樓數量占比最高,達46%。《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中國內地LEED認證項目增幅都達到100%。王婧對此表示,未來幾年,該數據仍將呈現增速態勢。
LEED為何能夠受到房企們的青睞?王婧解釋說,相比之前,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強調可持續發展,也注意到綠色建筑認證更加吸引租戶尤其是國際租戶,因此會對綠色建筑認證更具興趣。“2019年,GL針對中國十個城市做了比較大的調研,基本上從租金方面來看,LEED的項目相比非LEED項目,租金的溢價約在10%-20%,從售價上看,整棟成交的LEED項目較非LEED項目,差不多也是有10%的溢價。”來自世邦魏理仕于2019年底發布的數據則顯示,國內17個主要城市的LEED認證寫字樓租金溢價中位數為25%。
值得一提的是,王婧強調,LEED也不僅僅只是認證樓宇,USGBC從2016年開始有了LEED城市和社區這種體系。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有包括華盛頓特區等在內的100多個城市已經拿到了LEED城市和社區的認證。
尤其是在2020年,中國的LEED城市和社區有了非常大的發展,目前在中國拿到了LEED城市和社區認證的,包括大興機場周邊5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北京環球度假區,環球影城等。
房企加緊推進和落實低碳、零碳
6月17日,USGBC與戴德梁行合作發布的《邁向碳中和,推動中國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白皮書顯示,環境友好型的商業地產項目通常享有更高的租金和更高的資本價值。隨著政府及投資者紛紛做出凈零承諾、不斷加碼綠色發展,開發商在做出開發及運營決策時,更有動力考慮ESG(環境、社會、公司管治)因素。
會上,戴德梁行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 表示:“環境友好型的商業地產項目在面對各種市場低迷的情況時也往往更具彈性,因為它們仍然是許多租戶的首選物業。為了實現包括中國房地產在內的全球房地產在未來減少碳排放和自然資源使用中發揮其作用,必須考慮碳補償,碳避免,隱含碳和運營碳,以整體方式實現脫碳,創造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王婧也認為,綠色建筑的普及,不僅是房地產業響應政策、資本的號召應對氣候變化的切實行動,也是行業及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選項。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LEED綠色建筑近年在中國的發展,也能看到房地產開發商對綠色建筑的追求,“從新建筑到既有建筑,從標桿性寫字樓到資產包的全面綠化,也正印證了這一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全國碳市場6月底將在上海啟動。王婧指出,雖然房地產不是第一批被納入到碳市場的行業,但全球范圍看,建筑行業碳排放占總量40%,因此房地產低碳發展對助力“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婧在采訪中表示,建筑業零碳發展可從提升行業標準、政府引導等方面著手。2018年,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發布了LEED凈零標準,拿到LEED認證的項目,如果能零碳排、零水耗、零能耗、零廢棄物,就能申請LEED凈零認證,目前全國24個項目拿到了凈零認證。據悉,上海嘉里不夜城項目是亞洲首個拿到零廢棄物的建筑。
而在政府引導方面,據王婧透露,在北京已獲得LEED認證的418個項目中,朝陽區達213個,占比超過50%。“朝陽區早在2015年起就鼓勵區內企業開展綠色建筑認證,比如,對通過LEED認證的建筑,按鉑金獎和金獎分別給予每建筑平方米20元、10元的獎勵。”
越來越多的房企,未來將綠色建筑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逐漸推進和落實低碳和零碳。王婧介紹說,目前很多企業已經把綠色金融與自己的可持續發展掛鉤。比如,太古地產基本上有30%的貸款或者公司債都已經是綠色金融,香港置地在2020年單年簽了六筆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等。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