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秦明之幸存者》劇照
盡管“法醫秦明”已經成為熱門IP,但是作者秦明,依舊在法醫第一線工作。
近日,他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談起寫作初衷,坦言是為了宣傳法醫這個職業,“讓更多的人提高警惕,讓想要犯罪的人放下屠刀”。
面對尸體真能淡定?
今年37歲的秦明,已經是一名有十多年實操經驗的“老法醫”,據他自己不完全統計,曾解剖過幾百具尸體。
和影視劇里外表冷酷的“秦明”不同,秦明本人也有過不淡定的開始。
大一暑假,他回老家公安部門實習,第一次實地進入尸檢解剖現場。當拉開尸袋后,秦明驚呆了,死者竟是他小學同學。
通過解剖發現,在死者被捅的四刀中,致命傷只有一刀,戳到了肋骨,刀卷刃了,法醫由此斷定:刀被拿出來時會留有皮瓣。誰拿了這把刀,意味著他將會接受比其他人更嚴重的刑罰。
“那個案件,法醫發揮了關鍵作用,由此讓我對法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敬意。”秦明坦言,自己當時并不淡定,“但正是因為我跨過那個坎,也立志做一位好法醫”。
很多法醫都會像秦明一樣,有過復雜的心理歷程,有些是對犯罪分子的憎惡,有對生命的思索和對死者的憐憫,更多的也曾有恐懼心理。但只要從事法醫工作幾年,就會培養出一種淡然的心態。
“因為只有淡然了,才能夠冷靜客觀地去處理案件,這樣才能保證案件客觀、公正、科學、嚴謹。”秦明說。
《法醫秦明之幸存者》劇照
為何寫作?
目前,法醫秦明系列小說已經出版了7部,改編成網劇的也有3部,在最近的《法醫秦明之幸存者》里,秦明首次擔任總編劇。
秦明寫作的初衷很簡單,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理解、支持、尊重法醫工作,“讓更多的人提高警惕,讓想要犯罪的人放下屠刀”。
雖然已經成為了暢銷書作家,但秦明十分謙虛,他認為寫作只是業余愛好,自己永遠都會以法醫工作為主,“因為我的寫作能力跟真正的作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影視劇制作方面我純屬‘小白’”。
談到新劇《法醫秦明之幸存者》,秦明告訴記者,其中的案件也都源于真實案例。
比如雪地熱尸案。真實情況是大雪的清晨發現鐵道上面有一具裸體尸體,看起來像是凍死,但怎么也查不到死因。最終法醫受到啟發,做了一些組織病理學的檢驗,發現死者居然是熱死的,由此法醫猜測兇案現場很可能是在桑拿房等能夠封閉升溫的空間內,最終因此破案。
《法醫秦明之幸存者》劇照
法醫把警察的活都干完了?
因為三部“法醫秦明”的劇都是以法醫為主線來破案,會給觀眾一種“法醫作用最大”的錯覺,甚至有網友調侃說,“除了抓犯人和審訊,活都被法醫干完了”。
秦明解釋稱,因為自己寫作時有側重,“其實每個警種在不同案件里都發揮不同作用,每一起命案的偵破都是多警種協作,才能獲得好的結果”。
“有時法醫解剖尸體還沒結束,案子就破了。”秦明介紹稱,法醫除了指導破案,還要審核案子破獲后能否提供正確、扎實的證據鏈。
“不是都靠法醫,只有少部分是法醫在案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案件,這些案件被我拿出來單獨寫。”
此外,秦明告訴記者,除了通過尸檢勘察死亡原因,法醫還需要對犯罪分子的行為進行重建,以此來刻畫犯罪分子的特征或狀態,最終縮小偵查范圍。
不過,秦明也科普稱,不是所有尸體都要解剖,法醫日常工作是要對所有的非正常死亡尸體進行一個尸表檢驗,如果沒有疑點就可以排除他殺,就不用再解剖了,除非家屬有異議申請解剖。
《法醫秦明之幸存者》劇照
與無頭女尸對話?
《法醫秦明之幸存者》已于上周四開播,劇中的一些小細節也引發網友熱議。尤其是片中“秦明”與無頭女尸對話的片段,有網友指出更像恐怖片。
對此,秦明解釋稱,這是制作方表達法醫與尸體對話的一種藝術手段,“我是純外行也不懂,但覺得比較驚艷,我們《法醫秦明》永遠會是科普劇,不會是鬼片”。
此外,針對法醫通過切肉、切豬蹄練手,秦明表示,用豬蹄來練縫合已經不是新聞,很多醫學院學生也用這種方法。
連續幾部“法醫秦明”劇中,“秦明”和“林濤”這對互懟又互相配合的CP吸粉無數,問到現實中是否有這樣的組合,秦明表示,警局里有很多善意的互懟。
他說,“在黑暗中工作的人,接觸到的往往是社會的陰暗面,如何調整自己?就需要心中充滿陽光,用陽光來照亮灰暗,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秦明坦言,自己也經歷過兩三起到尚未偵破的命案,“雖然是遺憾,也是斗志。我相信總有一天這個案子會偵破,逝者會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