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作品霸屏,熱度高企大叔完勝小鮮肉
最近,潘長江因為在綜藝節目游戲中沒能認出當紅偶像蔡徐坤,被一些網友在微博開罵:“不認識蔡徐坤的,不配混娛樂圈。”潘長江無奈回復:“我做錯什么事情了嗎?我真不認識蔡徐坤,不能因為不認識就來黑我吧?”眼看事件發酵,蔡徐坤急忙解釋:“潘老師您好,您是我一直敬仰的前輩。網絡暴力向來傷人,許多無辜者深受其害,我們別在意,別讓別有用心的人得逞。”
這件事側面反映了一種現象:當今影視圈藝人已經被市場細分為很多圈層,比如由40+女演員組成的“熟女圈”,40+男演員組成的“叔圈”,出道即走紅的“流量鮮肉圈”……各圈層各有各的觀眾群和利益鏈,如果連10歲小朋友都認識某位“叔圈”藝人,或者50歲大爺都能一口叫出某“鮮肉圈”藝人的名字,藝人就算“紅出圈”了!“紅出圈”是影視市場評價藝人的重要參考,對比“叔圈”和“鮮肉圈”最近一年的表現,“叔圈”完勝!
熱度
當前衛視熱播劇,都是大叔們主演
最近,電視圈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幾大一線衛視播出的劇集都是由40+中年演員領銜的品質劇,而且收視率一掃去年的低迷,全線破1。
湖南衛視上周剛收官的家庭倫理劇《逆流而上的你》中,男主角是許久沒在小熒屏出現的潘粵明,同時他主演的網劇《怒晴湘西》在騰訊視頻播出,兩部劇中他均有上佳表現,被觀眾夸“演什么像什么”,而兩部劇的收視率、熱度均排名同時段前列。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播出的是由何冰領銜的《芝麻胡同》,自從去年拿到白玉蘭獎后,何冰坐穩了“戲骨”的寶座,而且這部劇是他最擅長的“京味兒劇”,觀眾只需要靜靜地欣賞他每一幀的演技。
正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播出的家庭倫理劇《都挺好》熱度持續上揚,劇里的“三蘇”蘇大強(倪大紅飾)、蘇明哲(高鑫飾)、蘇明成(郭京飛飾),更是天天上熱搜。倪大紅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演技,面壁、側臥都是戲;當年在《情深深雨濛濛》里飾演陸尓豪的高鑫,時隔18年迎來了職業生涯又一個當紅角色,口頭禪“太讓我失望了!”在劇中出現一次就上一次熱搜;郭京飛則將“媽寶男”蘇明成演得活靈活現,就連跳廣場舞的天賦也得以施展,被網友夸贊是“寶藏男孩”。
所以,誰說中年演員演的戲沒人看呢?相比之下,很多“小鮮肉”們沒有過硬的技能,唱歌一般般,跳舞一般般,演戲一般般,僅憑人氣維持熱度。有些前兩年曾經“紅出圈”的流量小生,因為演技毫無進展,如今走紅度又退回了圈內。
盤點
那些“紅出圈”的大叔們
中年演員演技好的不在少數,但出現大規模“紅出圈”的情況只在最近一年出現。去年網絡上出現一個名為“叔圈101”的重磅話題,徐崢、黃渤、黃磊、孫紅雷、陳道明、張嘉譯、吳剛、陳建斌、張國立等中年演技派被拉出來搶C位。一時間,這撥大叔帶動話題、流量的能力超越了“小鮮肉”,不僅大爺大媽認識他們,就連90后、00后對他們也頗為熟悉。
劇集幫
代表:潘粵明、聶遠
兩年前,因在網劇《白夜追兇》中一人分飾性格截然相反的兩兄弟展現炸裂演技,潘粵明一掃此前多年事業陰霾。今年初,在《古董局中局》驚鴻一瞥后,潘粵明接著在《逆流而上的你》《怒晴湘西》中交出了滿意答卷。
與潘粵明境遇相似的還有聶遠。曾經人氣滑落到塵埃里的他,去年靠《延禧攻略》再嘗走紅滋味,還帶火了“大豬蹄子”一詞。今年,在《皓鑭傳》中,聶遠同樣展示了中年男演員在表演上的實力,與演技不穩定的吳謹言對比鮮明。
電影幫
代表:吳京、徐崢
繼《戰狼2》之后,吳京今年憑《流浪地球》又紅了一次,被稱為業內“錦鯉”一般的存在,敬業和拼搏精神備受認可。
徐崢去年首先依靠“叔圈101”話題預熱,接著在《我不是藥神》上映期間攢足了人氣。之后,徐崢加盟了演技競演類綜藝《我就是演員》,他在節目中針對演員的表演發表了不少專業的見解,特別是“好演員的春天就要到了”這句話引發熱議。這一年的付出有了回報,徐崢斬獲了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獎。
對比
最近一個月電視圈的態勢,可以視為一年來影視行業震蕩調整的效果呈現,對比中年實力派演員的人氣上升,“小鮮肉+大IP”套路進一步失靈。
專業:表演教材VS尷尬演技
最近一年,流量明星可能會感到恐慌,因為他們主演的電視劇,收視和口碑集體遇挫。鹿晗去年主演的《甜蜜暴擊》在給觀眾“暴擊”的同時,也“暴擊”了收視成績和口碑;張藝興的演技時好時壞,最近新作《黃金瞳》又讓觀眾看到他MV似的“本色出演”,熱度遠不及三年前的作品《老九門》;楊洋去年與張黎導演合作的《武動乾坤》撲街了,他的第一次轉型嘗試宣告失敗;《創業時代》希望利用女主角楊穎拉動該劇的熱度,沒想到網友對楊穎演技的吐槽反而影響了這部劇的評分……
相比之下,成熟規范的影視團隊對演技派演員更放心。比如正午陽光的作品通常都會起用不同年齡段的演技派:《大江大河》中,王凱、楊爍、董子健、童瑤等人的表演打動人心;《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僅捧紅了演技扎實的劉鈞、李洪濤等中年男演員,更讓劉琳、高露、張棪琰等“熱度趕不上演技”的中生代女演員嘗到了走紅滋味。
有的時候,即使劇集質量整體欠佳,戲骨們依然能憑出色的演技圈粉。比如《遠大前程》的敘事遭遇觀眾吐槽,但劇中趙立新、倪大紅、劉奕君等中年男演員的表現仍獲得觀眾點贊。
流量:作品話題VS虛假數據
最近,央視曝光了當紅明星微博數據造假的事件:某流量明星用戶發布的一條宣傳新歌視頻的微博,竟然獲得超過1億次的轉發;以目前中國微博總用戶數3.37億人的比例來看,相當于每3名微博用戶當中,就有1人轉發了這條內容!類似數據造假的情況并不少見,這也讓影視制作行業內部對一些當紅藝人的真實影響力存疑。
此外,不少劇集追趕潮流起用開拍時最當紅的流量演員,但等到劇集播出時,演員的人氣早已不如從前。
而與之相比,演技扎實、敬業認真的“叔圈”演員顯然更靠譜。在《我的前半生》中,雷佳音的精湛演繹讓“渣男”陳俊生立體生動,不僅角色不招人恨,更帶動社會話題熱度,而在戲外,他通過微博與網友幽默互動,大量圈粉“紅出圈”。徐崢在《我不是藥神》公映期間也玩轉社交網絡,借著電影的熱度以及“叔圈101”話題,樹立了“山爭哥哥”的人設……觀眾們也逐漸發現:只要大叔們出演作品,從角色延伸開來的話題就一定不會少;而大叔們玩起梗來,比放不下偶像包袱的流量明星們有趣多了!
片酬:穩定合理VS漫天要價
繼影視劇限制演員片酬后,去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又下發通知,明確限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今年在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上,張藝謀、章子怡、陳果、黃建新等電影人再次談到“天價片酬”問題,呼吁理性看待片酬,把作品質量放到首位。
去年限制綜藝節目片酬后,綜藝行業引發震動,出現嘉賓退還千萬元片酬現象。電視劇片酬也呈滑坡趨勢,甚至出現演員片酬對半砍價的情況。演藝圈也隨之出現一些變化,一些藝人會在一部影視劇中兼任制片人、藝術總監、演員等多項職能,帶資進組的情況也更加普遍。
凜冬將至,流量明星們一時不敢再漫天要價,也有明星選擇觀望,期待市場回暖。但在今年電視劇制播年會上,東方衛視總監、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直指這種想法不切實際:“觀望讓你被剩下!一個影視公司一年沒有作品,差不多會被平臺忽略;一個明星藝人一年沒有作品,很容易被觀眾遺忘。行業必須認清兩個現實:藝人限薪酬不可逆轉!平臺采購限價同樣不可逆轉!”他還給演職人員提了個醒:如果依舊守株待兔,或繼續變著法漫天要價,那也許就是“新人占C位,舊人淚茫茫”。
而在“叔圈”,演員們憑借多年積累的專業眼光,選擇劇本“穩、準、狠”,遇到好作品更會牢牢抓住機會,甚至降片酬出演,越來越受到制作團隊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