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工薪家庭出身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物理教室太冷,我決定轉去化學系

評論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戴維·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主之一。他表示,這次獲獎讓他“震驚、高興、而且感到非常自豪”。

麥克米倫在蘇格蘭長大,是一個工薪階層的孩子。父親是一名鋼鐵工人,母親是家庭幫手。他曾表示,非常幸運能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事實上,這位化學大牛曾因為物理教室太冷,而決定轉專業去學化學,就這樣一時興起的想法為他今日的成就鋪路。他在普林斯頓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受到哥哥的影響,自己在高中開始上科學課的時候,就深深被物理和化學邏輯中的樂趣吸引。于是,他在高中畢業后申請了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系。但大學物理課是早上八點,而且還是在多雨的蘇格蘭一個又冷又漏水的教室里。而化學課是兩個小時后,在更溫暖、更干燥的空間,所以決定換專業從物理系去到了化學系。

在麥克米倫看來,作為一名化學家最大的樂趣就是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他感慨道:“在這一刻,你可以想象所有的可能性在你面前打開,這是偉大的。在科學世界里沒有比這種感覺更好的了。”

他說,獲得諾貝爾獎的工作靈感來源于考慮制造化學品的骯臟過程——他將這種過程比作在核電站采取的預防措施。他推斷,如果能設計出一種通過完全不同的方式更快地制造藥物,不需要金屬催化劑,這個過程對工人和地球都會更安全。

“如果要用一個詞組來形容戴維·麥克米倫,那就是think different(不走尋常路)。”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研究員左智偉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他曾經在大衛·麥克米倫的課題組做博士后研究。左智偉還說道:“戴維·麥克米倫待人處事都很平和,但對化學要求非常嚴格。”

來自微博的一張截圖,圖中表示,麥克米倫凌晨獲獎后,依舊發郵件通知學生9點照常召開組會。可見麥克米倫教授對化學研究的熱情,以及對教學的認真負責。

麥克米倫于1968年出生于英國蘇格蘭貝爾斯希爾(Bellshill),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1996年于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獨立職業生涯,2000年搬至加州理工學院。2006年,他被任命為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A. Barton Hepburn化學教授和默克催化中心主任。2001年,麥克米倫成為普林斯頓大學James S. McDonnell杰出的大學化學教授。

麥克米倫一直致力于研究不對稱有機分子催化劑的開發及新合成方法的開發。曾獲得2015年2015 Harrison Howe獎、2017 Ryoji Noyori 獎等獎項。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標簽: 工薪 家庭出身 諾貝爾 化學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