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面對欺凌事件,這種小動物會在晚上不給欺凌者好臉色看

評論

侏獴是非洲最小的食肉動物,生活在5-30只群體中。侏獴是一種典型的獴,尖頭,小耳,長尾,肢短,爪長,比一般的獴要小許多,一般體長18-28厘米,體重210-350克。體毛柔軟,一般為紅棕或深褐色,四肢和腹部顏色較淺。

群體內部沖突的管理是人類和許多社會動物的關鍵特征。眾所周知,競爭者在沖突發生后會立即采取各種策略,以使傷害最小化。近日,布里斯托爾大學的一個團隊在《eLife》雜志上發表的研究表明,沒有參與爭吵的個體既可以跟蹤他人的攻擊性行為,也可以在以后的時間里根據這些信息采取行動。

在黑猩猩、烏鴉和家犬等不同的物種中,沖突管理已經演變為維持和平。研究工作表明,侏獴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來監測攻擊性的聲音,并記住誰是欺凌者,從而拒絕以后與它們梳理毛發。

通過與習慣人類存在的野生獴群合作,研究小組收集了詳細的觀察結果,并在自然條件下對他們的想法進行實驗測試。

共同作者、現居住在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朱莉·克恩博士說:“實驗需要回放攻擊者和受害者的聲音來模擬兩個成員今天下午發生的食物爭奪。因此,讓該群體的其他成員聽到這兩只侏獴的反復爭吵。”

同樣來自布里斯托爾的作者安迪·拉德福德教授補充說:“在實驗里,我們記錄了“涉案”侏獴當晚在洞穴中與群體進行的所有毛發梳理活動。毛發梳理有助于保持衛生和減少焦慮,而且毛發梳理是社會關系的基礎,是社會生活的核心。”

在模擬沖突發生的當晚,獴群成員相互梳理的次數比對照組的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下級成員也忽視了攻擊者,它得到的毛發梳理次數比其他情況要少得多。

這表明,侏獴一直在關注群體伙伴之間發生的沖突,它們可以僅僅從爭吵期間的聲音中識別出欺凌者,然后在睡前給欺凌者以冷遇。

這些發現很重要,因為人們常常認為,動物很難記住群體之間的爭吵。這項工作是作為侏獴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進行的,該項目自2011年以來持續研究野生群體。

該研究論文題為"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delayed post-conflict management behaviour in wild dwarf mongooses",已發表在eLife期刊上。主要作者為Amy Morris-Drake。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5.02.442338v1

標簽: 欺凌 侏獴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