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當前視訊!40度高溫來襲,碳中和勢在必行!

評論

在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氣候十大關鍵詞》中,碳中和位居榜首。同時上榜的還有COP 26、氣候融資、北極冰川融化、1.5℃、罕見熱浪、最強寒潮等。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我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在2021年的“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都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可見我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已經有了堅定不移的決心。


【資料圖】

2022年,全國掀起高溫浪潮,40℃的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熱射病”的出現帶走了被高溫打倒的人們……在此背景下,全球碳中和政策落地以及進程如何?形勢是否有所好轉?

答案都在本周的「瞻周禮報」中!

本期「瞻周禮報」包括7份專業研究報告以及8份分析師文章,帶你從多角度了解碳中和。現在即可在前瞻經濟學人APP上限時免費領取!

領取方式

前往前瞻經濟學人APP,點擊主頁馬上領取或點擊“我的”—行研小組——輸入兌換碼“tan”即可限免領取相關報告~

以下為本期數據報告看點一覽:

※數據皆來自本期瞻周禮報

全球碳排量規模

21世紀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增長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第70版)》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達343.6億噸,創歷史新高。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響,世界各地區碳排放量普遍減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億噸,同比下降6.3%。

全球碳達峰進程

碳排放達峰是實現碳中和的基礎和前提,達峰時間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響碳中和實現的時長和難度。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認為,碳排放達峰并不單指碳排放量在某個時間點達到峰值,而是一個過程,即碳排放首先進入平臺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然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碳排放達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

碳排放達峰的目標包括達峰時間和峰值。一般而言,碳排放峰值指在所討論的時間周期內,一個經濟體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最高排放量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中將峰值定義為“在排放量降低之前達到的最高值”。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數據顯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碳排放達峰國家的數量分別為18、31、50和54個。

碳達峰國家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比重

目前,全球已經有54個國家的碳排放實現達峰,在已經碳達峰的這些國家占當時全球碳排放量的比例分別為21%、18%、36%和40%。

到2030年,屆時全球將有58個國家實現碳排放達峰,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0%。

標簽: 瞻周禮報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