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3D打印目前已經廣泛地應用在生物醫學,航天航空等領域中。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又用3D打印技術研制出新產品。
近日,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用3D打印了一種雙相納米結構的高熵合金,其強度和延展性超過了其他最先進的增材制造材料。這一突破可能會為航空航天、醫學、能源和運輸領域的應用帶來更高性能的組件。
3D打印,也稱增材制造,目前已成為一種強大的材料開發方法。基于激光的3D打印可以產生極大的溫度梯度和較高的冷卻速率,這是傳統方法下難以獲取的。然而,“利用增材制造和HEA的綜合優勢來實現新特性的潛力卻很少得到科學家們的青睞,”研究人員說。
據悉,這種高熵合金的強度幾乎提高了三倍,而且延展性還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
“生產強韌和延展性HEA的能力意味著這些3D打印材料在抵抗應用變形方面更加穩健,這對于提高機械效率和節能的輕質結構設計非常重要,”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陳杰博士欣喜地表示。
該論文題為“Strong yet ductile nanolamellar high-entropy alloys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目前已經發表在國際學術頂刊《Nature》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914-8
標簽: 高熵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