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水電解制氫是制備氫氣的有效方法。開發具有成本效益的電催化劑用于析氫反應中,對滿足日益增長的氫氣需求至關重要。
近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SARI)唐志勇教授和張杰副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光固化3D打印方法,可以直接制造具有獨特的面筋狀立方體結構和強催化劑-基材相互作用的結構化鎳基電催化劑。該研究已發表在《Nano Energy》上。
研究員指出,光固化3D打印的制造成本比選擇性激光熔化3D打印低得多,而自由度和打印精度比直接寫墨3D打印高得多。
基于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優化了打印漿料的成分和后處理過程。由此產生的電極表面呈現出面筋狀的立方體結構,其中Ti以非晶態存在,與Ni有很強的相互作用,導致活性位點增加,電解性能提高。
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可以精確地制備在堿性水電解中具有增強活性的無貴金屬結構的催化劑。此外,所開發的光固化3D打印方法為制造具有復雜3D結構的低成本電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替代選擇。
該論文題為“Direct photo-curing 3D printing of nickel-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highly-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目前已經發表在《Nano Energy》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x-mol.com/paper/1549660153704509440
標簽: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