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蟹在退潮時伏擊招潮蟹
近日,弗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沿岸地區觀察退潮時發現,藍蟹在淺水坑里伏擊招潮蟹。藍蟹的屬名為Callinectes,希臘語意為“美麗的游泳者”。事實上,藍蟹一般會在陸地上沖出幾十米來抓招潮蟹,然后回到水中肢解并吃掉它們。但這次藍蟹并沒有追逐,而是等著獵物自己找上門。
【資料圖】
Credit: Leoadec, CC BY-SA 3.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澳大利亞的海域里,這兩種海豚互利共生
在澳大利亞北部水域里,有兩種種類不同的海豚共同生活。一種是短鰭海豚 (Orcaella heinsohni),另一種是座頭海豚(Sousa sahulensis)。經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兩種海豚有大量的飲食重疊并依賴相似的基礎食物資源,但它們的棲息地利用和獵物選擇存在細微差異,而這一點可能有助于它們的互利共存。
自然界的傳粉者更偏愛怎樣的植物?
哪種觀賞植物更能吸引傳粉者?有研究發現,受傳粉者歡迎的品種往往是那些接近野生植物的品種。例如,在藿香屬里(Agastache),最有吸引力的品種是“藍色財富”(Blue fortune)、“黑蝰蛇”(Black adder)和“茴香”(Foeniculum) ,它們都有紫色的陰影。相比之下,更橙色的“熱浪”(Heatwave)和“夏日光芒”(Summer glow)則不那么受歡迎。
植物自身可“制作”阿司匹林,以應對壓力
水楊酸是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生長、發育、光合作用和抗病等方面發揮作用。有研究發現,高溫、強烈的陽光或干旱都會導致植物中一種稱為MEcPP的警報分子形成,這反過來又導致水楊酸的產生增加,這種酸可以保護葉綠體,是植物自己專屬的“止痛藥”。
罕見的“熱亞海王星”系外行星被發現!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外星世界。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TOI-2196 b,它是一種罕見的“熱亞海王星”。它比海王星小,但質量大50%,因此這類行星的體積密度很高。此外,TOI-2196 b的軌道周期相對較短,約為1.2天。
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夜空中的參宿四
天空中一直有一顆很亮、很引人注目的恒星——參宿四(Betelgeuse),它是獵戶座肩部的亮紅色超巨星,但是現在這顆星星正在黯然失色。最新研究發現,參宿四可能在2019年經歷了一次巨大的表面物質拋射(SME),而在這次事件中,它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表面物質,未來這顆恒星遲早會“爆裂”,內爆成壯觀的超新星。
北極正在發生劇烈變化,這將影響全人類
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正在發生一些事情,它將影響全人類。有研究表明,在過去40年里,北極的升溫速度幾乎是地球其他地區的4倍。北極正在變暖,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格陵蘭冰蓋可能正接近一個融化的“臨界點”,它包含的冰凍水足以將地球的海洋抬升約6米。
夏季熱浪會增加人類“生態焦慮”
在全球范圍內,熱浪已成為越來越頻繁的夏季事件。熱浪頻率和強度的上升會引發各種形式的情緒困擾,影響人類心理健康。這種新出現的困擾形式是生態焦慮,美國心理學會將其定義為“對來自觀察氣候變化的環境厄運的長期恐懼”。換句話說,人類擔心不斷變化的地球對他們和后代產生嚴重影響。
保護老鷹日
老鷹是最強壯、最壯麗的猛禽之一。每年的1月10日是拯救老鷹日,旨在提高人們對老鷹的認識,并感謝為防止它們滅絕所做出的努力。世界上有60多種不同種類的鷹,人為的偷獵、殺蟲劑、非法干預和其他危險持續威脅著世界各地的鷹種群,人類需要團結起來拯救和保護這些雄偉的生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