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世界通訊!37天平定叛亂,用700天令即將破產的企業復活,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評論

他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用700天讓即將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他是怎么做到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0年前,在日本的鹿兒島,誕生了一位改變日本歷史的人物——西鄉隆盛。他是明治維新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數代日本人的精神偶像。

我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梁啟超先生,特別向往成為西鄉隆盛一般的人物,他說過: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

這位讓梁啟超如此敬佩的日本人,卻將中國文化當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他從小就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在兩次被流放孤島時,他更是系統地學習了儒家文化和王陽明的“心學”。

作為西鄉隆盛的同鄉,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從小也特別崇拜西鄉先生,他將西鄉先生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稻盛先生說:“西鄉先生的教誨是心靈的明燈,是我的心靈食糧。”

稻盛和夫將西鄉先生的人生信條“敬天愛人”當做自己的座右銘和京瓷公司的社訓。可以說,西鄉隆盛是稻盛和夫在儒家思想上的引路人,儒家思想是稻盛哲學思想的源頭。

稻盛經營哲學的核心思想“利他之心”,就是源自儒家的“仁”“義”和“良知”。那么,稻盛先生是如何將儒家思想運用到經營管理上的呢?

中興通訊前副總裁白波先生,在他的新書《稻盛經營學與儒家文化》里給出了答案。白波先生精讀了稻盛先生的大部分著作,他認為,稻盛經營哲學的核心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精髓相同,所以稻盛經營學很適合中國企業學習。

白波先生將稻盛經營學中的“利他之心”“阿米巴經營”“六項精進”等經營之“道”和“術”,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用盡可能少的篇幅寫成此書??梢哉f這本書是研究稻盛經營學的入門讀物。

01 立德:創制垂法,博施濟眾,樹立“利他之心”

稻盛先生被稱為“日本經營之圣”,在50多年的經營歷史中,他堅守“利他之心”,創辦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還在78歲高齡時用兩年的時間使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扭虧為盈。

稻盛先生演講時經常引用西鄉隆盛的話,比如:“不惜命,不圖名,亦不為官位、錢財之人,困于對也。然無困于對者共患難,國家大業不得成業。”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要成就國家大業就不能怕死,不要貪圖名譽,也別為官位錢財所累。稻盛和夫把這句話提煉為“利他之心”。

1984年,當時日本的通信業被NTT公司獨家壟斷,老百姓的通話費用特別高。國家為了打破壟斷開始允許民營企業參與競爭??墒荖TT過于強大,沒有企業敢應戰。

稻盛先生預見到人類社會將進入信息時代,如果話費居高不下,對國家的發展和國民幸福都有很大影響。他憑著對國家責任的擔當,認為自己應該開一家公司把話費降下來。

他用半年的時間一遍一遍問自己:我接受這么大的挑戰,是因為私心膨脹嗎?我是想為自己做這件事嗎?最后他確認自己參與通信業競爭“動機至善,私心了無”之后,毅然成立了DDI公司。

稻盛先生憑著“利他之心”,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打破了NTT公司的壟斷,使日本的通信費用大大降低,通信服務也得到很大提升,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稻盛先生為了實現“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的諾言,DDI公司的原始股他一股也沒要,創始人不拿公司原始股,這在商界絕無僅有。

《左傳》中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一個人要先樹立德行,才能建立豐功偉績,如果能把正確的思想著書立說,留給后人,這個人的思想就會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國衡量“圣人”的“三不朽”標準。稻盛先生在他的經營中完全達到了“三不朽”的標準,無愧于“經營之圣”的稱號。

02 立功:拯厄除難,功濟于時,建立“豐功偉績”

稻盛先生說:我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學到的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致良知,按良知辦事。將良知付諸實行是至今我所有事業成功的最大原因。

“致良知”出自我國儒家圣人王陽明的“心學”,是稻盛先生畢生追求的“利他之心”的源頭。稻盛先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個方面,與王陽明非常相似。

就拿“立功”來說,王陽明在江西平定叛亂的事跡廣為人知。當時的明朝正德皇帝荒唐、昏庸,太監弄權,官軍戰斗力低下。那時的王陽明已經卸任江西所有職務,在去福建上任的路上。

聽到朱宸濠叛亂的消息,按理說王陽明當時在江西已經無權無職,他完全可以不去平亂。

但王陽明考慮到如果等著朝廷派官軍來平亂,江南的大片土地可能就淪陷了,受苦的肯定是平民百姓。所以王陽明毅然召集兵馬開始平亂,但他僅聚集了四萬官軍,而叛匪有十多萬人。

在外人看來這無疑是以卵擊石的戰斗,而王陽明僅用37天,就平定了叛亂,并活捉了朱宸濠,將江南的戰亂之禍消滅在萌芽狀態,使百姓免于兵亂之苦。

王陽明把“心學”最終歸納為“致良知”,用良知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江西平亂就是最好的例證,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百姓的安危,王陽明用“良知”擔起了責任,建立了功績。

無獨有偶,稻盛和夫先生在商界也憑借儒家思想的力量,屢建功勛。最值得稱道的應當是他拯救日航創造的奇跡。

日航是一個半官半民的企業,由于管理水平低下,1982年和1985年,分別出現過兩次重大的航空事故,致使日航的信用掃地。后來的管理者也沒能扭轉局面,日航負債嚴重,股票大跌,面臨破產,直到稻盛先生接任日航董事長。

當時78歲的稻盛先生已經退休13年了,但經營起企業來依然得心應手。他推出了“日航哲學”,制定了“日航企業理念”。

他從改變日航員工的意識著手,用自己獨特的經營方式,僅用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就將破產的日航扭虧為盈,并成為高盈利的企業,使日航再次上市,創造了日本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最短紀錄。

稻盛先生和王陽明的這兩場幾乎沒有勝算的戰斗,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是不合常理的。但如果用《中庸》的“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來解釋,就好理解了:

至誠之人擁有“至誠之心”,完全拋棄私利以“至誠之心”為國為民做事,就能與天地并行,達到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無往而不勝。

03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傳播“經營之術”

唐代《周易正義》中說:“言圣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說的是用來教化天下的“詩書禮樂”,就是類似今天的“教材”。“教材”里的哲理,能夠啟發、激勵和教育人的心性。

稻盛先生寫的《心法》就相當于哲學教材,他在書中寫道:無論人還是企業,都要學會“利他”原則,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幫助更多的人,才是真正為社會做貢獻。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稻盛先生將自己幾十年的經營之道和“利他”哲學思想,寫進了《活法》《干法》《心法》等書。稻盛先生在“立言”這方面也達到了“圣人”的標準。

他創建的“京瓷哲學”“阿米巴經營”“會計七原則”等,對傳統的經營理論有非常大的突破。儒家思想使稻盛先生悟出了經營之“道”,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道”發展成了經營中的“術”,也就是經營方法,讓企業在經營中有了“抓手”。

稻盛先生在幾十年的經營中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最著名的《六項精進》,在稻盛先生的公司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六項精進”就是使人獲得“利他之心”的方法。

“六項精進”中的第一項是: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先生的意思是,在工作中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說:除了拼命工作,沒有第二條成功之路。

小米創始人雷軍先生把這句話當成了座右銘并且身體力行。他為了做出人人都用得起的好手機,在日本大地震發生核泄漏后,還冒險到日本夏普公司談手機屏幕的事。當時的飛機上只有幾個人,他的行動感動了對方,夏普公司終于答應為他提供手機屏幕。

六項精進中還有“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省”,這都是儒家精神。比如,《論語》中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就是說: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替別人做事是否盡心了,是不是真誠和朋友相處,傳授的經驗是不是經過親身實踐?

“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也是六項精進中的內容。還有一項是“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就是王陽明所講的不要有“私欲”。

正如王陽明傳授“心學”一般,稻盛先生通過“盛和塾”傳授“稻盛經營哲學”。盛和塾在日本、美國、巴西、中國都有分塾,塾生都是青年企業家。稻盛先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寫在最后:

《稻盛經營學與儒家文化》的作者白波先生說: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組成了稻盛和夫經營學的“道”,其中人生哲學是“道”之根本。

管理會計學是這個“道”在實際經營中的具體體現,阿米巴經營是經營企業之“術”。白波先生在書中詳細介紹了管理會計學和阿米巴經營。

他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企業家在應用稻盛經營學之前,不要急于求成,要先弄清哪些公司適合稻盛和夫經營學?導入阿米巴經營要做好什么準備?如果沒有深刻理解稻盛哲學就直接導入阿米巴經營,很可能給公司帶來混亂甚至崩潰。

稻盛哲學的核心是以“利他之心”磨煉靈魂,以“作為人,何為正確”作為判斷問題的基準。其實,稻盛哲學不僅適用于經營企業,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迷茫,也具有指導意義。

俗話說“一人修路,萬人安步”。沿著稻盛先生研修的哲學之路,懷揣“利他之心”安步前行,一定能少走彎路,收獲幸福人生。

即刻起,您只需上前瞻經濟學人APP,即可有機會限免領取本《稻盛經營學與儒家文化》一書~

參與方式

打開前瞻經濟學人APP,進入“我的”——“簽到”頁面,點擊“參與兌換抽獎號”即可參與本期(第89期) 瞻書有禮(注本期開獎時間:2022年10月2日晚22:00),系統將隨機抽取十位幸運用戶免費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標簽: 瞻書有禮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