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留言,精選3位小伙伴評論贈送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塔勒布智慧箴言錄》一本~
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前,有一位交易員大量買入行權價格很低的認售權證,用一種獨特方式做空美國股市,“9·11”事件發生后,一夜暴富。后來他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先知先覺重倉做空,又大賺特賺了一筆。對投資行業有一定了解的讀者,想必已經知曉,這個人就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相關資料圖)
塔勒布是一名數學家型的交易員,是當今令人敬畏的風險管理理論學者,他的不確定性”系列著作《黑天鵝》《反脆弱》《隨機游走的傻瓜》《非對稱風險》《肥尾效應》已被譯為41國語言在全球發行。同時,他其實還是一位在戰亂中長大的思想家,擁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解哲學。
《塔勒布智慧箴言錄》一書開篇曾講過一個寓言故事——“普羅克拉斯提斯之床。在希臘神話中,普羅克拉斯提斯是一個小莊園的主人,他招待客人的方式非常獨特,先引誘旅人進門,為他們提供豐盛的大餐,然后邀請他們在一張非常特別的床上過夜。他要求客人的身高與床的長度必須分毫不差。如果客人個子太高,他就用鋒利的斧子把他們的腿截短;如果客人個子太矮,他就把他們的身體拉長。
遇到我們不了解、不清楚的東西時,就對我們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行“拉伸”或者“壓縮”,強迫它們符合世俗的、預設的、人為制定的觀念、門類和套路,這就是“普羅克拉斯提斯之床”這則寓言故事所探討的問題,也是塔勒布作品的普遍主題:人類知識的局限性以及這種局限性所帶來的偏見與錯誤。
那么,關于工作、思考、成功、愚人和智者等話題,塔勒布是如何理解這種認知的局限性以及它所帶來的偏見?在《塔勒布智慧箴言錄》一書中,他通過簡潔有力的格言傳達了自己的觀點,以下是選自書中的部分格言:
l 冰與水之間并沒有中間狀態,但是生與死之間確實有中間狀態:雇傭狀態。
l 卡爾·馬克思(一個有遠見的人)發現,要更好地控制一個奴隸,你可以說服他相信他其實是個雇員。
l 科技和奴隸制的區別在于,奴隸很清楚自己并不自由。
l 讓人上癮的東西,害處最大的三種是海洛因、碳水化合物和月薪。
l 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時代的奴隸跟今天的雇員之間唯一的不同,就是那時的奴隸用不著奉承主人。
l 過去,人們在工作日穿普通的衣服,在星期天禱告的時候換上正裝,今天則正好相反。
l 他們覺得有規律的生活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我覺得有規律的生活是工作一天(或者半天),休息六天。
l 當你害怕由一個念頭引出符合邏輯的結論時,這個念頭就開始變得有意思了。
l 我懷疑他們之所以處死蘇格拉底,是因為太過清晰地思考是一件非常不討人喜歡、非常令人陌生、非常違背人性的事。
l 當打算做一件潛意識里知道注定要失敗的事情時,我們就會征詢別人的建議,這樣就可以把失敗怪罪到別人頭上。
l 他們會羨慕你的成功、你的財富、你的聰明、你的相貌、你的地位,但是很少有人會羨慕你的智慧。
l 對你名譽損害最大的是你為了維護它而說的話。
l 制藥公司更擅長發明和已有藥物匹配的疾病,而不是發明治療已有疾病的藥物。
l 科學需要你了解世界,商業需要你讓別人誤解世界。
l 經濟學弄不清楚的是,群體(或者集體)行為遠比個體行為更難以預料。
l 教育只能讓聰明人變得比之前聰明一點兒,卻會讓傻瓜變得比之前危險很多。
l 如果你的憤怒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散,說明你對別人做了不公平的事;如果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說明別人對你做了不公平的事。
l 要理解禁欲主義給予人的自由,只要想想看:失去全部財富的痛苦遠比失去一半財富的痛苦要輕。
l 當你害怕的東西絕大多數都帶有令人心癢的冒險性時,你所過的一定是被校準過的生活。
l 要是早晨起床時,你就能預測這一天會是什么樣子,那么你已經開始靠近死亡了——預測得越準確,你離死亡就越近。
l 現代社會給我們的雙重懲罰是,既讓我們衰老得更早,又讓我們活得更長。
l 博學多才的人知道得多,表現得少;記者或咨詢人士正好相反。
l 當一個人開始談論衰老的時候,他就真的開始老了。這是關于衰老的唯一客觀的定義。
l 人們所謂的“謙遜”,其實大多數都是掩飾得比較成功的傲慢。
l 只有當他們開始對你展開人身攻擊時,你才算贏得了一場爭論。
l 你是否真的喜歡一本書,判斷標準是你是否會重讀它(以及重讀了多少遍);你是否真的喜歡一個人的陪伴,判斷標準是你是否愿意再次遇見他——剩下的都是空話,或者是那種現在被稱為“自尊”的情緒。
l 一般來說,所謂的“好的傾聽者”其實對他們傾聽的內容漠不關心,只不過他們很擅長掩飾這種漠不關心。
l 正是人們表現出來的自相矛盾讓他們富有魅力。
l 你記得住自己發出去卻沒收到回復的郵件,卻記不住自己收到了而沒有回復的郵件。
l 人們會把恭維之詞留給那些對他們的驕傲感沒有威脅的人;至于那些威脅到他們驕傲感的人,他們會用“驕傲”來評價。
l 從古羅馬的老加圖開始,人們一直通過斥責下一代人的“淺薄”、贊揚上一代人的“價值”來表現自己的成熟。
l 年輕人的智慧跟老人的輕佻一樣不討人喜歡。
l 我們將那些把自己當成世界中心的人稱為自戀者;將那些把自己和另一個人當成世界中心的人稱為戀人。
l 在談話時,要忍住不把秘密說出來是很難的,就仿佛信息具有生存的欲望和繁殖的能力。
l 只有當你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事情,不需要明顯的目的、理由和別人的要求時,你才算真正存在于這世上。
l 還沒有被凡俗玷染的媒體就只剩下書籍了,你看到的其他媒體都試圖通過廣告來操控你
l 飯店用食物吸引你,目的是賣給你酒;宗教用信仰吸引你,目的是賣給你規矩(例如,避免負債)。人們可以理解“神”這個概念,但是不能理解未被說明的規矩、禁令和啟示。
l 成功的對立面不是失敗,而是把認識的名人的名字時時掛在嘴邊炫耀。
l 命運懲罰貪婪者的方式是讓他貧窮,懲罰特別貪婪者的方式是讓他富有。
l 絕大多數人自殺是因為羞恥,或者是因為經濟與社會地位的喪失,不是因為被確診患了絕癥。
l “財富”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詞,因為它沒法準確衡量;不如換用“缺乏財富”這個詞,意思是在任一時刻,你所擁有的和你想要擁有的之間的差距。
l 如果有人跟你說“我很忙”,他要么是在宣稱自己的無能(以及對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要么是在試圖擺脫你。
l 對于絕大多數人,成功就是從憎恨別人的陣營轉換到被憎恨的陣營。
l 對于渴望得到別人關注的人來說,網絡是個不健康的地方。
l 人們總喜歡關注“榜樣”,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反榜樣”——你長大后不想變成的樣子。
l 他們生下來被放在盒子里,回到家住在盒子里,學習時勾選一個個的“盒子”,乘著盒子去上班,工作時坐在盒子里,開著盒子去超市買裝在盒子里的食物,乘著盒子去健身房,談論跳出思維的“盒子”,死后被放在盒子里。這些都是符合歐幾里得定義的、四四方方的、表面平滑的盒子。
l 20世紀宣告了社會烏托邦的破產,21世紀將會宣告科技烏托邦的破產。
l 網絡讓人們“彼此相連”,在信息和偽社會的層面上營造出了一種怪異的濫交氛圍,這讓人每次下線的時候都感覺自己重新變得干凈了。
l 對于那些你偷偷觀察的在飯館里爭吵的夫婦來說,生活中最令人沮喪的一面是,他們幾乎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爭吵的真正主題是什么。
本期前瞻十月讀書推薦:
小編寄語:隨手翻開一頁,都能讓您茅塞頓開,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不同于普通的心靈雞湯,這可能是“黑雞湯”哦,在評論去談一談你的感受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