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使用呼吸機的新冠(COVID-19)患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意識。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紐約長老會、麻省理工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延遲可能有一個目的:保護大腦免受缺氧的影響。這種大腦保存狀態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病人在停止呼吸后幾天甚至幾周后醒來,這表明醫生在確定病人的預斷病情時應該考慮到這些漫長的恢復時間。
研究人員將在嚴重COVID-19幸存者中看到的恢復模式與已知的一小部分心臟驟停患者中出現的類似恢復延遲聯系起來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于11月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COVID-19患者的延遲恢復與我們在之前的研究中記錄的罕見病例非常相似。在這篇新論文中,我們描述了一種機制來解釋我們在這兩類患者身上看到的現象。”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尼古拉斯·d·希夫博士(Dr. Nicholas D. Schiff)說,他是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腦損傷高級研究聯盟(CASBI at 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聯合主任。
他在動物身上找到了這種解釋的證據——病人的大腦在保護自己。最典型的例子是彩繪龜,它們可以通過激活大腦內的抑制系統,以在冬天的冰下忍受長達五個月的無氧環境。希夫博士提出,偶然的情況下,病人也會出現同樣的保護性反應。研究人員把這些抑制系統以專業化開發的新穎方式,給人類心臟和 COVID-19 患者樹立麻醉劑靶向。研究人員指出,根據這項新的研究,只要這些患者沒有腦損傷,醫生就應該避免對他們的康復潛力做出負面預測。
該研究論文題為"Protective down-regulated states in the human brain: A possible lesson from COVID-19",已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主要作者為Dr. Nicholas D. Schiff。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DOI: 10.1073/pnas.2120221119. doi.org/10.1073/pnas.2120221119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