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互聯網記憶只有3秒的時代,播完1個月的《狂飆》,熱度仍在狂飆!
【資料圖】
從一干主配角翻紅到豬腳面、小靈通、《孫子兵法》、液晶電視,觀眾戴著顯微鏡追劇的同時,京海取景地江門也跟著火了。
相關數據顯示,《狂飆》播出期間,劇中相關景區消費人次環比增長了5倍,當地商家僅在折扇上寫下“狂飆”兩個字,十天賺2萬+,江門搜索熱度月環比增長近130%。
僅春節假期七天,江門接待游客254.93萬人次,旅游收入14.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5%和29.5%。春節之后,江門依舊是人頭攢動。
實際上,姜文的《讓子彈飛》、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陳思誠的《誤殺2》、吳彥祖主演的《除暴》等一系列影視作品都在江門取過景。
江門,到底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
散裝江門,擰成一股繩
從珠三角城市群來看,江門算是“小透明”,說好不好、說差不差的中等生。
從地理位置來看,江門位于珠江西岸,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處于“承東啟西”的位置,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佛山、云浮,南瀕南海領域,海岸線曲折悠長。
區位優勢說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太差。以廣州為中心畫圓,江門和東莞的距離相近,比中山、珠海還近;以深圳為圓心,江門和廣州佛山的距離一樣。
從經濟實力來看,江門一直位居廣東省內前10;在珠三角9城中,江門與中山、肇慶基本上是“吊車尾”。
意外的是,“小透明”江門,內部還是“散裝”,一如江蘇“十三太保”。
從行政轄區來看,江門市下轄蓬江、江海、新會3區,代管臺山、開平、鶴山、恩平4個縣級市。
其中,蓬江區為江門政府所在地,在當地人的語境里,江門人,更多指的是蓬江和江海兩區。
如果這3區4市會說話,大概是這么個場面:
開平說我有碉樓;鶴山眼巴巴看著隔壁佛山;恩平說莫Que我,咱倆距離近100公里,就算是省城廣州,也沒這個輻射能力;臺山說“中國僑都”在此,廣府人出洋第一港,“內外兩臺山”,160多萬臺山籍鄉親分布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至于新會,“怨氣”更大了。新會縣建置長達1402年,與廣州、潮州齊名的“嶺南三大古州”之一,想當初,江門不過是新會下的一個小鎮,2002年新會撤市設區后,新會與江門關系調轉。
在網上,新會網友常常憤憤不平,江門搶走了“新會陳皮”、“新會梁啟超”、“新會小鳥天堂”,全冠以“江門”的名頭,而江門用粵語讀起來也令人發笑。
當然,以經濟數據論拳頭,江門7區市中,新會區2022年GDP951.63億元排名第一,蓬江卻排第二。另外,一般公關預算中,也是新會貢獻最高。
這種“散裝”最直觀的是,新會撤市并區10多年后,夾在蓬江、江海、新會三區相交的江會片區,原本是一片帶三區的優勢區位,卻是一片荒蕪,南方都市報曾報道“走進片區像進了村”,“三舊”改造政策進展緩慢。
如果所有的“散裝”能像江蘇的“十三太保”實力過硬,當然無話可說,進入2023年,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全國各地都在卯著勁謀發展,江門的散裝,顯然不合時宜。
尤其是,曾經的江門,光環籠罩!上世紀80年代,江門一度是廣東經濟老二,進入2000年代,還能排第4,如今頻頻被趕超,最新的危機感來自去年GDP首次超過中山的湛江,正緊追在江門后面。
江門,不能再散裝下去了!
其實,江門產業基礎并不弱,謀發展還是有本錢的,不說重回“廣東省老二”,往前挪挪位子,比肩珠海,還是有可能的。
清末到抗戰爆發,是江門籍海外華僑華人投資的黃金時期,為江門日后“廣東省傳統工業基地”打下了基礎,一度被稱為“小廣州”。
江門的造紙、印刷、輕紡等傳統產業有一定優勢,吸引了新加坡造紙巨頭亞太森博、“生活用紙四巨頭”之一的維達、亞洲印刷巨頭雅圖仕等在此落戶。
目前,江門有四大支柱產業,金屬制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均超600億,農副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業接近600億。
其中,金屬制品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速最快,2017-2022年年復合增速分別為7%、1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12.44%、11.54%。
金屬制品產業主要分布在新會、開平和鶴山的交界處,新會五金不銹鋼產業歷史悠久,五金衛浴產業中開平市水口鎮年產超130億元,鶴山市址山鎮年產超80億元。據江門市工信局數據顯示,2021年底江門金屬制品產業鏈涉及企業460多家。
這也解釋了江門為什么依舊被廣東省所重視。2021年8月,《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把江門列入全部20個省戰略性產業布局城市,其中,4個戰略性支柱產業和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把江門列為“核心城市”,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清晰的產業規劃,讓散裝江門,擰成一股繩!
其實,江門過去的散裝,也與產業規劃不清晰有關。2022年6月出爐的《江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江門提出了“一核引領、兩帶協同、三廊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圍繞每個區的“長板”打造優勢產業體系,
例如,蓬江區主要圍繞“雙區”建設、“三區并進”的戰略;江海區目標打造“3+3”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新會區繼續建設“3+N”產業集群,即以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三個新興產業為主,其他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戰略集群。
去年卡塔爾世界杯相關基建中,江門企業令世界驚嘆,供應了近2000套移動房屋產品和全透明移動“星空房”;新能源產業,江門拿下了光伏領域大單,隆基綠能與鶴山達成協議,擬投建年產10GW單晶組件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25億元;電動汽車領域,江門沒去擠造車賽道,而是相中了電池配套產業,新會迎來了總投資200億元的中創新航動力電池項目。
2023年,江門在高質量大會上定下了保6爭7的“軍令狀”,緊接著公布重點建設正式項目665個,總投資798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1234億元,投資額再創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中出現了廣佛江珠城際廣州芳村至江門段的身影,這個號稱“世紀工程”的項目終于要開工了,對江門的意義不言而喻。
珠江西岸新消費之都,冉冉升起
除了產業硬實力,江門,還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消費之星”。
2017-2022年,江門市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呈波動態勢,期間雖有下滑,但幅度仍小于全國。202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規模大幅上升,增長2.4%至1309億元,漲幅遠高于新一線城市增速均值以及全國平均水平。
整體來看,江門,是一座消費活力逆勢迸發的城市,發展潛力較大。
提起大力發展新消費的城市,長沙、成都、西安等網紅城市聲量頗大,江門玩轉新消費,結合“僑都文化”,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路子。
以夜經濟為切入點,江門打造“夜僑都”名片。其實“飲夜茶”是整個廣東都有的傳統“宵夜”文化,“老江門”格外熱愛,上幾件點心、泡一壺普洱或者紅茶,慢悠悠品茶聊天、談生意。除了老式點心,年輕人愛的火鍋、小龍蝦、糖水,凌晨的江門,煙火氣十足。
2020年4月,江門還發布了一份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以“蓬江區萬達廣場—五邑華僑廣場—院士路—大融城—益華廣場一帶”為重點,打造具有地標性的夜間經濟集聚區,支持文旅娛樂、住宿餐飲、健身購物等服務業拓展夜間消費。
這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培育建設提升不少于10個夜間經濟集聚區、100個示范項目,打造彰顯江門特色的“夜僑都”品牌。
為助力“夜僑都”形象,江門安排財政資金120萬元舉辦了一場“夜僑都”消費節,組織了100多場促消費活動,逾1000家商家參與,發放超1500萬元專用消費券,其中,消費節六項優質子活動被列入2020全國消費促進月名錄。
值得一提的是,“夜僑都”消費節已經連續舉辦3年,消費場景也在不斷豐富,創造出夜景、夜市、夜食、夜秀等夜游模式,江門的夜間經濟煥發新活力。
以咖啡為破局點,發展“僑都咖啡”新消費產業。要說今年2月份,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旅游勝地,不是三亞、大理,而是相對以往來說小眾的江門。
一夜之間,社交平臺上全在曬江門,當然,電視劇《狂飆》功不可沒。但絕不僅僅是《狂飆》,喜愛咖啡的年輕人,奔向一場聲勢浩大的咖啡節。
今年2月3日,江門舉行了第一屆中國僑都咖啡文化周,來自廣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多地精品咖啡館、咖啡原料、咖啡豆加工生產、設備器具、奶制品等超100家品牌及上下游企業集聚江門。
據不完全統計,首屆咖啡文化周市集吸引客流量達28萬人次,銷售咖啡超13萬杯,“蔥姜雞美式”、“陳皮咖啡”、“鴛鴦豆漿”等特調創意咖啡一度登上熱搜。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這一次的咖啡節玩法多樣,不同于以往單純展示咖啡,還與摩托車來了一次聯動,推出了“機車+飲啡”,古典、復古、大排量摩托車。
要知道,摩托車可是江門的本土優勢產業,大長江旗下的豪爵摩托車,連續19年在國產摩托品牌中銷量排名第一。
其實,江門辦咖啡節是水到渠成,19世紀60年代,江門籍海外華僑華人就把咖啡文化帶回了江門,咖啡也融入了江門人的日常生活。
據悉,江門現有咖啡店1251戶,2022年新增370戶,這個數量比不上上海、深圳,但足以傲視新一線城市了。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新消費產業趁勢崛起,以新茶飲、咖啡等賽道迎來大爆發,而其消費人群又是有錢有購買力的新中產、愛玩愛潮流的年輕人,因此,以咖啡為點,大力發展新消費產業,將為江門帶來高質量旅游人群。
而江門本身即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獨特的碉樓、騎樓村落,風光旖旎的濱海風光,濃厚的嶺南文化氛圍,也有完善、現代的餐飲、民宿酒店等配套設施。
古老與現代兩種氣質在江門交融,盤活經濟新動力,不失為暢通內循環的一大典范!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城市產業畫像系列:2023年江門市產業全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全球及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買買買”助推江門消費潛力釋放》,江門日報
【2】《站在十字路口的“舊廠街”:衰敗與希望》,讀城記工作室
【3】《釋放空間活力 更新城市面貌 新會深入推進江會片區“三舊”改造 促區域融合發展》,江門新聞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