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錢的人,還能富有多久?
過去十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財富積累方面,呈現出巨大的變化。
縱觀近十年中國首富的變化,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這股磅礴的脈動。
(資料圖)
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首富經歷了一輪全新洗牌。有人在首富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但也有人從山峰之巔墜落至萬丈谷底,還有人從寂寂無名到名滿天下。
如今,新一輪的財富洗牌開啟,押對了行業的人,將繼續順順當當向前漂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并締造新的財富神話;反之將被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過。
01
哪些行業創造了最多的首富?
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房地產或者互聯網。
但很遺憾,這只是一種錯覺。
2022年34省市中,只有三個省市的首富來自互聯網行業,他們分別是北京首富張一鳴、上海首富黃崢以及廣東首富馬化騰。
不過有一說一,互聯網的造富效應確實相當驚人,上述三位富豪不僅是地方首富,而且還是中國最有錢的十大富豪。其中,張一鳴的財富6年間翻了120倍,去年以2450億的身價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
至于曾經光芒萬丈的房地產行業,差點全軍覆沒,去年只有一個省的首富真正靠房地產發家。
而實際上,創造首富最多的行業,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行業——能源、醫藥、鋼鐵相關行業,這三大領域創造了了50%以上的地方首富。
按理來說,像鋼鐵這樣的重工業產業,它們最輝煌的時代應該在上個世紀末。但不可思議的是,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有65家都從事鋼鐵行業,是入圍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
而且在2022胡潤百富榜中,財富漲幅最大的企業家也主要來自鋼鐵。
這與鋼材需求旺盛和價格上漲有關。
去年,受內外部環境影響,刺激了中國決策層的反周期調整,特別是基礎設施等固定資產投資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切入點;另外,全球資源供應不匹配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了鋼鐵價格上漲。
今年,隨著基建項目再次火力全開以及政策加大對房地產行業支持力度,鋼鐵或將再爆發出洪荒之力。
同樣令人意外的是,煤老板居然還活躍在首富榜上。
“雙碳”目標提出后,煤炭等化石能源就被當成淘汰產物。然而,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2022年我國煤炭消費占比居然回升了4.3%。
這主要是受境內外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煤炭價格高位運行,甚至在2022年結束時漲幅仍然保持強勁,不少煤炭公司創下日入上億的財富神話。
雖然從長遠來看,我國長期能源結構優化的趨勢不會改變,但短期內,對煤炭的需求依然存在。
有一個不得不令我們直視的數據,到目前為止,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仍然在六成左右。
此外,不少機構預計2023年煤炭供應依然趨緊,可能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今年的首富榜單上或許依然可以看到煤老板的身影。
生物醫藥行業自然不用多說,過去三年,實現指數級的財富增長。
比如重慶首富蔣仁生旗下的智飛生物,在業界內號稱“疫苗茅”,靠“代理+自研”成為醫藥行業明星。
2021年,智飛生物營收同比增長101.79%,凈利潤同比增長209.23%。其中,默沙東的HPV疫苗等代理產品貢獻了七成營收,剩下的三成靠自研的新冠疫苗實現了近百億營收。
這或許說明,一個企業能成功,有時候并不在于它多強,而是它要順勢而為,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話說回來,鋼鐵、能源、醫藥……這些應該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但神奇的是,社會公眾對這些行業的頭面人物卻知之甚少——反正你讓我不百度就說出牧原、信發鋁電、恒力的老板名字,我是做不到的。
由此可見,“悶聲發大財”,這話真的很有道理。
02
26省首富易主
2012年到2022年,過去十年,財富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
從房地產到互聯網再到先進制造業,從王健林、許家印到馬云再到鐘睒睒,每一次中國首富的變遷都是時代的生動注腳。
各省市首富圈也發生了巨變。從2022年往回看,各省市首富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洗牌。
2012年,那還是房地產狂飆時代,34省市中有7省市首富涉足房地產。到了2018年,這已經是互聯網叱咤風云的天下,往后三年中國首富都被馬云牢牢占據,各省首富中也不乏來自互聯網的身影。
到了2022年,十年間,26省首富完成了新舊交替。但這一次,財富的風向吹向了新能源領域。
很難想象,一塊小小的電池居然造就了江西、四川、陜西、云南、福建五省首富。
而且巧合的是,這5省首富幾乎都是在同一時間完成易主,即2020年前后。
這一年,國家提出了“雙碳”目標,新能源成為最大的風口。一些人憑借靈敏的嗅覺,緊抓時代機遇,完成了財富的大躍進。
像2020年,贛鋒鋰業的李良彬取代正邦集團的林印孫成為江西首富;同一年,寧德時代的曾毓群取代達利食品的許世輝成為福建首富,隆基股份的李振國取代榮民的史貴祿成為陜西首富;就在次年,通威股份的劉漢元也取代了新希望的劉永好成為四川首富。
此后,這些富豪都蟬聯當地首富。
雖然他們所掌舵的企業,都不是所處省份營收最大的公司,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該省最富有的人。
2021年(2022年數據未出),贛鋒鋰業的營收只有江西最大民營企業方大鋼鐵集團的10%,通威股份、恩捷股份以及隆基股份也分別只有當地最大民營企業營收的25%、35%和50%,即使是寧德時代也與當地最大民營企業差著幾百億。
小的居然比大的更富?背后是什么邏輯?
答案是資本的力量。
雖然這些公司營收不如當地最大民營企業,但它們的市場估值卻高得離譜,以去年3月1日的市值為例:
福建的寧德時代1.24萬億元(市盈率123.99)
陜西的隆基股份4320億元(市盈率44.30)
四川的通威股份1961億元(市盈率31.53)
云南的恩捷股份2268億元(市盈率101.82)
江西的贛鋒鋰業2103億元(市盈率66.42)
一般來說,市盈率在0-13屬于價值被低估,14-20為正常水平,21-28價值被高估,28以上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像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動輒100倍的市盈率,已經遠遠偏離正常范圍。資本的狂歡將它們的掌舵者送上了首富的寶座。
不過一年后,這些企業的估值已經出現了大幅回落,以今年3月16日市值為例:
福建的寧德時代9376.57億元(市盈率30.51)
陜西的隆基股份3094.01億元(市盈率34.06)
四川的通威股份1720.19億元(市盈率20.96)
云南的恩捷股份949.88億元(市盈率23.75)
江西的贛鋒鋰業1325.84億元(市盈率25.36)
這5家公司市盈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寧德時代、恩捷股份距離最高點均已跌去75%。
當下全球新能源產業已經開始擠泡沫,相應的高估值品種也在持續回調。另外從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增長放緩、原材料價格波動,相關企業業績承壓。
處在風口之上,沒人管到底估值合理不合理,幾十上百倍的市盈率稀松平常,但當風口過去時,有時候不是公司被低估,而是價值的合理回歸。
03
下一波財富大潮
當然,僅看各省市首富還不足以還原中國富豪的全貌。
畢竟,以65億身家成為海南首富的李志遠、靖宇清夫婦在全國已經排在了977位,差點就滑出了榜單。
從整體富豪榜來看,排在全國前十的富豪掌握了驚人的22850億元財富。而上榜的所有富豪,以不到全國0.000001%的人數占據了全國近20%的財富。
并且,在去年行業承壓加大的環境下,仍然有不少人變得越來越富有。
2022年,400多位企業家在過去一年中財富獲得了增長,但主要來自工業產品、食品飲料和能源這幾個傳統行業。
所以,千萬不要輕視傳統行業。你覺得它們土,但它們卻是財富的印鈔機。
別忘了,全國首富鐘睒睒4550億身家中,農夫山泉貢獻了大頭;甚至養豬的秦英林也首次超過了馬云。
此外,與各省首富行業分布情況不同的是,全國50億以上身家的富豪,工業產品、房地產和大健康貢獻了32%,其次是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工、能源等。
但又類似的是,全國財富創造架構也發生巨大變化。與十年前相比,榜單中70%富豪完成了替換,只有30%堅守住了陣地。
總而言之,中國財富流動的方向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區域到產業,都在悄然間蝶變。
下一波的財富大潮又將從哪里發動?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聊一聊它背后的真相 》星海情報局
【2】《炸了!中國首富圈巨變,這個產業貢獻了六省首富》智友學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