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申萬宏源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7.65億元,同比增長19.35%;歸母凈利潤20.11億元,同比增長87.77%;加權平均ROE為2.09%,同比增加0.97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申萬宏源稱,2023年一季度,在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復蘇、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持續推出的大背景下,公司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優化經營策略、調整資產配置、把握發展機遇、防范金融風險,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開局,經營業績增長明顯。自營業務成一季度盈利關鍵
截止4月15日,已有五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一季報業績快報,分別為申萬宏源、東方證券、中泰證券(600918)、方正證券和東北證券。
4月9日晚間,東方證券披露了上市券商首份一季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44.37億元,歸母凈利潤14.2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93%和525.67%。東方證券稱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公司證券銷售及交易業務業績顯著回升、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在近兩日,中泰證券、東北證券和方正證券也相繼發布了一季度業績快報。
其中,中泰證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70億元,同比增長92.77%;歸母凈利潤為11.53億元,同比增長424%。公司稱,主要系公司投資業務業績回升及合并萬家基金產生的股權重估收益增加。
方正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7.73億元,同比增長6.30%;歸母凈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16.55%。
東北證券則實現營業收入18.50億元,同比增長131.49%,歸母凈利潤3.78億元,同比增長245.93%,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資與銷售交易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增加所致。
在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回暖及政策利好等因素疊加下,一季度不少券商的業績都出現了同比大幅增長。
2022年一季度,因權益市場低迷,不少上市券商因自營業務受挫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甚至拖累整個母公司的業績表現出現虧損。因此今年開春一季度,自營業務具體表現情況成為券商們一季度業績盈虧的關鍵。
但是,另一方面,近兩年幾乎多數券商都因為自營投資的盈虧情況,導致券商母公司的業績波動較大。
2019-2021年結構性牛市行情之下,券商們借著行情大肆募資,不少券商將市場募集的資金投向了自營等重資本業務,自營業務在券商的業績構成中權重也出現了提升。
“但與已經相對成熟的公募行業不同,至少在二級投資上,公募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整個投研流程、體系、經驗相對更加成熟與完善,券商自營在投研服務的使用及投研團隊的能力建設上相對欠缺。但是卻獲得了大量資金支配權并進入市場,從過去幾年至今年一季度的表現來看,受市場貝塔的影響非常大。很難有直觀的數據來評價券商自營和公募行業誰‘看市場表現吃飯’更顯著,但至少從投研團隊和能力建設上,券商自營一定是欠缺的。”有機構人士稱。
此外,券商自營支配了大量資金后,也不完全是進行單純的投資。
部分券商的自營資金,做的則是幫助部分公募基金產品增加流動性的業務。而這是否是一個良好的業務生態,則有待商榷。一季度券業頻接政策利好
今年一季度,對于券商而言,不僅整個市場環境友好,且政策上也釋放了利好。此前,中國結算“降準”,中證金融下調轉融通、科創板做市借券保證金比例,均為券商更好展業做出了鋪墊。
4月7日,券商迎來證券業版本的“降準”,中國結算宣布,擬正式啟動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調降工作,調低股票類業務結算備付金的比例。
4月10日,中證金融下調證券公司保證金比例,將轉融通保證金比例檔次由兩檔調整為三檔,其中,資信優質的公司,保證金比例由20%下調至5%;資信良好的公司,由20%下調至10%;其余公司由25%下調至15%。
同時,為進一步降低做市借券業務成本,促進做市業務發展,對科創板做市借券保證金比例同步下調,資信優質的公司由10%下調至5%,資信良好的公司由15%下調至10%。
近期相關政策利好,有利于券商更好開展經紀、融資融券、股票做市交易等傳統中介業務。
就申萬宏源而言,在2022年重資本業務大幅受挫后,公司開始對FICC、權益自營投資、衍生品三項重資本業務的態度轉向穩定發展。在前不久2022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中,申萬宏源管理層更是透露出向輕資本業務轉型的意向,即大財富、大機構、大資管和大投行。轉向后的公司,或更明顯受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