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疫情期間的高增長和國際地緣沖突的沖擊,中歐班列在后疫情時代正在發生變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以來的數據顯示,中歐班列中去往歐洲的班列開行量在下降,而去往俄羅斯的班列在大幅增加,兩者所占比例對調,俄羅斯線(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成為中歐班列主要的目的地。
各地班列持續增長
4月26日,從成都始發的中歐班列——蓉歐班列開行滿十年,成都將開行首列“法國郵政DPD號”,以此作為十周年紀念專列。該專列由法國郵政DPD公司定制,滿載小家電、數碼產品、定制服裝等跨境電商貨物,是成都最新推出的高時效性的蓉歐速達“五定班列”。
成都是全國最早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之一,從最初到波蘭羅茲,到現在成都國際班列已聯通境內外130余個城市。2022年,成都國際班列開行突破4700列,同比增長12%。如今,成都國際班列擁有全國開行量最多、區域合作最廣泛、運輸最穩定的中歐班列。同時,中歐(亞)班列又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越)班列、東部鐵海聯運班列等形成多向度協同運行格局。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下,成渝兩地中歐班列統一稱號。目前,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突破2.2萬列,占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約40%,運輸貨值超2000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班列超1500列,同比增長超70%,開行量居全國第一。
實際上,不只成都,在后疫情時代,各地開行的中歐班列數量都在持續增長:一季度,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突破1100列,同比增長39.6%;武漢和合肥開行的中歐班列分別發運315列和340列,分別增長202.88%和49.78%。
國鐵集團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4186列、運送44.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28%。其中,3月份中歐班列開行1488列、運送16.2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31%、52%,自2020年5月以來連續35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
在數量增長的同時,中歐班列的運行質量也得到提升。
去年11月,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從西安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這趟班列從始發就對沿途各國停留、發到時間做出規定,有利于各國海關提前預判,整個作業流程具有可控性和穩定性,提高過境時效,提升開行質量。
此次成都首開的“法國郵政DPD號”采用蓉歐速達“五定班列”模式,按國際鐵路運輸定站點、定線路、定車次、定時刻、定價格全程組織,實現全程各段運輸無縫銜接和穩定可控,可在10天內運抵波蘭馬拉,4天內完成歐洲各地分撥。
成都國際鐵路班列公司副總經理李俊峰表示,蓉歐速達“五定班列”是為高時效性要求、高附加值產品量身定制的最新中歐鐵路運輸物流解決方案,全程按圖按點開行,具備時效精準、安全可靠且服務優質的特點。同時,依托“歐洲通”分撥網絡,還可提供中歐“門到門”全程物流解決方案,為中歐高端貿易客戶提供最優鐵路直達選擇。
不僅如此,3月4日,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正式投入運營。2020年,國家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5個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沈陽集結中心的投運意味著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容。
中俄線運量飆升
不過,在中歐班列開行量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結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寧波鐵大大供應鏈管理公司有關業務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去年中歐班列的開行量可能下降了三成左右,如果把開往俄羅斯的班列納入進來,那么中歐班列還是比較健康地增長的,因為現在到俄羅斯的班列增長很多。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中歐班列遭遇到了沖擊。今年3月,商務部網站發布的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編譯的資料顯示,主要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中歐鐵路2022年貨運量大幅下滑。
其中,意大利的運輸量同比下降91.62%,捷克下降79.81%,荷蘭下降62.09%,法國下降61.05%,瑞典下降60%。作為中歐班列主要目的地的波蘭同比跌幅高達21.87%,標準箱運量為195736個。德國緊隨其后,標準箱運量下降38.81%為171868個。
四川新絲路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婷婷向第一財經表示,俄烏沖突之前,公司主要是歐洲客戶,沖突爆發之后,因為全球貨代或者物流公司的要求,公司嘗試走經過里海的“中間走廊”,但是效果并不好。
與此同時,去往俄羅斯的班列卻在快速增長。唐婷婷說,以前公司歐線和俄線業務大概是80:20,現在則是對調過來,20:80,俄線業務是主要的。從中歐班列整體上來看,現在主要是一些班列平臺的大型直客和定制型班列。
數據顯示,2022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902.71億美元,同比增長29.3%,中國連續13年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俄雙方制定的2024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有望在今年提前一年實現。
4月20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今年以來,中俄貿易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據中方統計,1~3月兩國貨物貿易額53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充分體現了中俄經貿合作的潛力和空間。
進入后疫情時代,中歐班列還將面臨海運的沖擊。唐婷婷表示,現在海運價格已經跌到疫情前的水平,倉位價格在1000多美元,加上港口處理等費用大概3000美元左右,而中歐班列價格在6000~7000美元,因此海運已經開始對中歐班列產生沖擊。
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攀峰向第一財經表示,由于現在海運價格下降等因素,去往歐洲地區的貨物又開始走回海運了。去年開始,中歐班列80%都是中俄的貨源,加上本身中歐班列運量占中歐之間總貿易量的比重不大,因此,目前海運形勢對中歐班列的運量影響暫時還不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