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從“硬”到“軟”,全球智能硬件第一城憑什么?

評論

2016年,蘋果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橫空出世,最初被所有人看衰,但卻意外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耳機之一,而且均價在千元以上,毛利率甚至高達80%。相比之下,我國大部分藍牙耳機價格不足百元,賣十副都抵不過一副Airpods。


(資料圖)

這背后折射的是工業設計的價值。

其實,我國很多制造業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落于下風,欠缺的并非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和業態,而是有前瞻意識、與國際接軌的工業設計思維和理念。

作為提升制造業價值的關鍵資源,工業設計不僅可以改變產品的價值,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路徑。

01

全國掀起工業設計浪潮

所謂工業設計,根據工信部定義,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它孕育于英國,誕生于德國,成長于美國。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工業發達國家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國家的工業設計越活躍,其工業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能力越強;工業化程度越高、制造業基礎實力越強,工業設計所能激發的價值提升與市場駕馭水平也就越高,對于工業設計的倚重與需求也就越明顯。

這種基礎制造能力與工業設計能力的相互激發,有利于形成迅速提升工業化程度的強大活力。

尤其是進入工業4.0時代,工業設計的價值越來越凸顯,成為推動產業創新的助推器。目前,“設計”與“科技”“商業”一道成為推動創新的“三駕馬車”,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工業設計已成為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重構的核心環節之一。

有一組數據可以感受下工業設計所帶來的價值飛躍。

根據業內共識,產品設計成本占產品成本的10%左右,但卻決定了產品制造成本的70%-80%,在產品的質量事故中,約有50%是由于不良設計所造成的。

美國工業設計聯合會一項調研也表明,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銷售收入將增加1500美元;英國設計理事會設計價值實證報告顯示,商業活動中每100英鎊的設計投資回報為255英鎊。

另外,經濟學家郎咸平曾提出制造業產業價值鏈結構為“6+1”,“1”是純粹的制造業,“6”是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零售。美、日、德、英等制造業強國將“1”放在發展中國家而將“6”掌控在自己手里,但前者的利潤空間不足30%

其中,蘋果公司是一個典型案例。

目前蘋果超過95%的iPhone是在中國制造的,然而一部在我國組裝完成的iPhone手機,蘋果公司拿走了58%的利潤,中國工廠只得到不足2%的組裝費用

不僅如此,即使在與同行競爭中,蘋果也展現出了強大的鯨吞能力。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蘋果以18%的出貨量鯨吞了85%的全球智能手機利潤,其他所有廠商加起來的利潤遠不敵蘋果一家。

這背后離不開工業設計所帶來的溢價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余隋懷老師在接受前瞻者說采訪時曾表示:實際上,喬布斯開始做iPhone的時候,整合了很多已經存在了的技術。也就是說,iPhone的神話并不是由技術驅動帶來的,而是由設計驅動和用戶驅動創造的。

例如iPhone的邊框加工,是在中國用數千臺五軸數控機床硬把一個鋁板摳出來。當時其他友商采用的都是沖壓模具生產手機邊框的,只有iPhone是數控機床銑出來的。正是由于在設計上追求極致和卓越,iPhone已經不僅只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變成了當代工業制造消費品中的一個極品,化身當代科技美學的符號。

所以,iPhone的價值一定和其他品牌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它能夠產生更高的溢價。

這也說明,工業設計能夠引領制造業產品從“微笑曲線”底端到價值鏈高端轉變

如今,盡管我國制造業在制造規模和生產效率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制造業大而不強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征程中,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是關鍵一環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工業設計行業起步較晚,設計水平較低,在創新能力、產業規模、產業結構、質量效益上仍存在諸多不足。

而我國也早就意識到要加快補齊這個短板,2006年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要發展專業的工業設計”;之后在“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以及“十四五規劃”中連續四次將“工業設計”寫入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定調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

隨著工業設計頂層戰略的加持,工業設計正逐步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全國各地紛紛掀起發展工業設計的浪潮,競逐以設計驅動城市創新發展。

但究竟誰能成為引領中國工業設計的標桿城市?

02

深圳憑什么成為“設計之都”?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目前,我國形成了以京津冀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華中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圈以及膠東經濟圈為代表的五大“工業設計高地”的格局。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其中,珠三角經濟圈作為我國最成熟的經濟圈,形成了最為密集的工業設計產業集群,并與制造業集群構成了互為促進、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圈。

而珠三角經濟圈中心城市——深圳,作為全球智能硬件第一城,憑借其深厚的工業基礎、強大的創新能力以及硬核的科技支撐,尤其表現出引領之勢。

深圳是我國首個國際“設計之都”,已成為在世界設計領域擁有話語權的“工業設計先鋒城市”,工業設計發展規模和設計水平領跑全國

2021年,深圳工業設計總產值達到156億元,同比增長16%。工業設計對制造業提質增效作用明顯,撬動產業規模大幅躍升,帶動上下游產業產值超千億元。

從工業設計中心和機構數量來看,截至2023年3月,深圳市累計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23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98家,深圳工業設計中心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陣營。各類工業設計機構數量達到22000余家,工業設計專業力量強勁。

并且,深圳企業在國內外工業設計大賽中表現亮眼。從2012年至今,深圳企業和設計師累計獲得iF設計獎1825項,紅點設計獎1176項,兩大全球頂尖設計獎項獲獎總數連續11年位居全國之首

無論從哪個維度來衡量,深圳都處于絕對的第一階梯。

這背后得益于深圳工業設計的三大發展模式:品牌化發展設計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及構建工業設計全鏈條

深圳工業設計產業品牌化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上世紀80年代的“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到90年代的本土設計企業出現和發展;二是2000-2012年的高成長發展階段,實現了深圳設計從專業化到國際化的跨越;三是從2012年開始至今的品牌化發展階段,一批品牌工業設計企業在世界設計領域擁有話語權

此外,深圳工業設計與其他產業結合度高,展現出工業生產與設計創新齊頭并進的格局

除了以電子信息制造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深圳的服裝、家具、珠寶、鐘表、眼鏡、皮革箱包等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在工業設計上的持續投入,吸收全球時尚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還在大力推動工業設計和“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融合發展,進一步賦能產品、賦能產業。

而從產業生態看,深圳已經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協會為橋梁的全鏈條、多層次工業設計生態體系

以政府為主導: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設計,持續強化政策支持。早在2012年,深圳市發布《關于加快工業設計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是全國首個工業設計專項扶持政策。

2020年,深圳市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從六大方面著手推進工業設計人文城市建設,并為工業設計研究院以及相關產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最高額度達3000萬元。

2023年4月27日,深圳即將舉辦“深度融合先進制造 工業設計圳在賦能”專題論壇暨服務對接會,旨在大力推進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企業為主體:華為、康佳、TCL、中興通信、大疆、創維、飛亞達等一批工業企業建立了工業設計中心。洛可可、浪尖設計、嘉蘭圖、壹零壹、無線空間、白狐、藍鯨等專業設計公司逐步成長壯大。幾素、設際鄒、阿爾法設計等新銳設計企業脫穎而出。

園區為平臺:深圳多樣化的工業設計主題園區,為工業設計產業提供了培育沃土。典型園區有深圳設計產業園、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深裝總創意設計園、182創意設計產業園、深圳家居文化創意園、深港創意設計產業園、田面設計之都、中芬設計園等。

以協會為橋梁:深圳擁有超過20萬名工業設計師和從業人員,2萬多家的設計企業相繼成立了近20個行業協會,將眾多設計企業、設計師有效凝聚在一起,發揮重要的自治作用。深圳工業設計行業協會現有會員近1500家,匯聚了眾多知名品牌企業和優秀工業設計公司。

正是由于大力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工業設計逐漸成為深圳一張耀眼名片,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效率提升,提高了深圳工業產品附加值,以及工業經濟和GDP的含金量。

2022年,深圳工業增加值達1.13萬億,首次超過上海,正式成為我國工業第一大市;深圳GDP總量在2021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2022年再上臺階至32387.68億元,同比增長3.3%,同時領跑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

工業設計的價值在深圳得到了完美詮釋。

03

企業競爭邏輯改變

雖然工業設計對于提升制造產品價值以及驅動制造業創新的重要性已是全球共識,但國內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重視卻遠遠低于德國等制造業強國。

在歐美發達國家,制造企業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一般可占到總產值的5%到15%,高的甚至可占到30%,而中國制造企業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投入幾乎不到1%。

這也導致我國制造業長期處于全球制造產業價值鏈低端環節,很多工業產品依然圍困在低價競爭的泥潭中,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

然而,隨著我國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及人口大盤見頂,制造業企業之間的競爭邏輯一定會發生改變,工業設計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然要素,更關系到企業未來的命運。

盡管我國工業設計與歐美制造強國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隨著像深圳這樣的“設計之都”的強勢崛起,為我國趕追歐美制造強國提供了支撐,同時也為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持。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隨著競爭邏輯發生變化,主動出擊才能掌握先發優勢。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模式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城市產業畫像系列:2022年深圳市產業全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3】《2023-202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模式與前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區域產業對標研究、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深圳:引領中國工業設計闖關突圍》,新華每日電訊

《工業設計是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東灘顧問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