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800字作文 第1篇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全鎮脫貧攻堅步伐,激發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內在動力,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步推進,史莊鎮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作用,大力開展扶志扶智六大行動,積極培育新農村新農民,助力脫貧攻堅。
(相關資料圖)
一、推進講課活動,激勵農民自強
各村每月開展兩次以上農民講課活動,邀請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主任,包村干部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提前備課,通過集中培訓、田間講課、公益宣傳等方式,向群眾宣講十九大精神、兩會精神,解讀各種優惠政策,傳授各種實用技能,介紹脫貧致富先進典型,教育引導貧困戶及農村群眾樹立脫貧信心,增強自主脫貧意識。
二、嚴守“村規民約”,塑造農民誠信
“無規矩不成方圓”,各村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制定了接地氣的“村規民約”,用制度來規范村民的言行,形成和諧向上、勤勞致富的良好社會氛圍。并通過道德評議活動,評選出“誠信戶”,建立誠信獎勵基金,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三、建立“移風易俗紅黑榜”,培育農民文明。
各村紛紛發出“移風易俗承諾書”,組織村民參加簽約活動。建立“移風易俗紅黑榜”,成立相關評選機制,通過正規流程,評選出本村“紅榜”、“黑榜”人物,結合“幸福超市”為紅榜人物頒發積分卡,同時也請支書主任為黑榜人物進行專門的勸說,引導群眾知榮辱爭先進。
四、開展道德評優活動,引導農民純樸
由鎮黨政辦主辦“文明村”、“道德評優”活動,通過大力宣傳,各村積極申報“文明村”,并開展道德評議活動,評選出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十大孝子、好婆婆、好兒媳等,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增強貧困群眾見賢思齊的“正能量”。
五、建立“幸福超市”,鼓勵農民互愛
各村積極推進幸福超市建設進度,通過愛心捐贈,不斷充實愛心超市商品。制作積分卡,制定明確的積分兌換流程,通過清掃道路、撿拾垃圾、幫助鄰里等為他們發放不同等次的積分卡,并定期發放對應分值的物品,鼓勵農民群眾間互幫互助,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六、建立健全法制體系,保障農民遵法
由鎮司法所牽頭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普法教育。通過分發宣傳資料、入戶講解基本法律常識,派出所也積極配合采取法制宣傳車巡邏的方式督促群眾遵法守法,不斷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
扶貧先扶志800字作文 第2篇
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不同的人們擁有不同的生存生態。在一些偏遠落后地區,囿于自然條件的制約,當地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難以過上好日子;交通不便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低下,讓缺乏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文化資本的農民,難以在市場中獲得好的機會和待遇。當許多地方都在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少數地方依然沒有太多的改變。
作為一種“弱勢補償”的手段,精準扶貧旨在通過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的方式,讓貧困戶走出困境。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扶貧逐漸實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然而,“不怕窮”的陳舊觀念和習俗,猶如一道“文化枷鎖”,嚴重地損傷了一些貧困戶脫貧的意愿與動力。
不論是一些貧困戶對當前生活滿意度出人意料的高,還是少數貧困戶“不自強、不感恩”抱著“我是窮人我怕誰”的心態,安于現狀、“不怕窮”、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成為當前扶貧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踟躕不前、自說自話,“不怕窮”的貧困戶追求一種“保守的穩定”,難免會讓自己錯過打破宿命的機會。
“不怕窮”說到底,就是一種精神缺“鈣”,就是一種對出路單一化以及定型化、宿命化人生的“認命”,不愿意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和奮斗來改變現狀,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精神缺“鈣”難免會帶來行為上的惰性,過早地屈從于命運,讓一些貧困戶精神“早衰”,缺乏“人窮志不窮”的勇氣與活力。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安貧樂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在現代社會,創新創業成為時代潮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急劇的社會變遷,必然要求價值觀念實現重塑與更新——通過勞動讓一家人過上更加體面、更有尊嚴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實現向上社會流動,理應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會認同。
【參考對策】
教育總結:
教育總結,扶貧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而再度返貧。精準扶貧的當務之急是要為貧困戶“_”,更新觀念轉變思維定式是讓貧困戶脫貧的關鍵,要更深入細致地面對面去開展工作,去感化他們,通過“潤雨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和轉變。既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_員模范先鋒作用,通過感化、灌輸、引領和示范教育引導困難群眾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明白幸福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艱苦奮斗來創造,摒棄“等、靠、要”思想,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樹立信心、鼓足志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主動摘掉貧困的“帽子”。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
扶貧先扶志800字作文 第3篇
為了更好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西峽縣西坪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原則,嚴格落實《志智雙扶“三個一”工作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大力開展志智雙扶“三個一”工作。
興辦農民學校,每月至少舉行一次培訓會。由村兩委組織,邀請農業、畜牧業專家,為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采取理論知識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為貧困勞動力答疑解惑,幫助他們提升技術水平,促進增收。
建立“同心超市”,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積分評定兌獎活動。以同心超市為載體,以扶貧政策知曉度和戶容戶貌作為同心超市積分卡發放的依據,引導貧困戶學習學習政策,整理戶容戶貌。
設置紅黑榜,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講評會和故事會。在全鎮19個村設置“紅黑榜”專欄,由脫貧責任組長、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群眾代表等相關人員組成考評組,每季度對全村各戶進行一次“紅黑榜”評定,評定結果上“紅黑榜”,掛“紅黑旗”。提升貧困群眾榮辱意識,充分激發內生動力,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步推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