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書(自漢到清陸續編寫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 天天訊息

評論


(資料圖片)

01.二十四史指的是自漢到清相繼編寫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清乾隆時定為“史書”,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 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因為《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時期納為正規的歷史寫作方法,故將與《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籍稱“史書”。二十四史是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籍總稱,共三千多卷,近四千萬字。關鍵記述從黃帝到明末四千多年的歷史,包含政治、經濟、法律、軍事、天文、地理、學術文化等方面的豐富史料。

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方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記錄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同時又以中國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為架構,體現了我國錯綜復雜的歷程,使中國和中華民族變成世界上唯一擁有近四千年連貫、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漢朝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后漢書》出現后,替代了《東觀漢記》,列入“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也有“十史”之稱,這是記述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籍的統稱。之后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涵蓋了《史記》《漢書》《后漢書》和“十史”。到了宋朝,在“十三史”的基礎上,添加《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構成了“十七史”。

明朝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統稱“二十一史”。清代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此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之后還增加了《舊唐書》,變成“二十三史”。之后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列為史書,經乾隆欽定,統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古代史書最完整的一次規模性匯刻。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