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比鶴崗還低的城市出現了?
【資料圖】
近日,北京的丁先生在河南省鶴壁市花10萬元購買8套房的消息突然沖上熱搜,引發熱議。
據了解,丁先生是一名網店經營者,最初為了尋找倉庫,他開始在網上尋找便宜的房產,并先后在河北保定、唐山和浙江紹興購買了幾套價格在10萬元以內的房產;2020年10月他被河南鶴壁的熱鬧和低價所吸引,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買下了8套房產,總共花費了10萬元。
照此計算,鶴壁的房子相當于10000元一套,其中一套甚至只要1000元,比“白菜價”的鶴崗還要便宜。
該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心癢難耐,但也有人質疑炒作。
那么,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01
鶴壁的難題
實際上,鶴壁的房價遠沒有網上傳得如此夸張。
鶴壁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回應稱,“1000元一套的房子”,此事可能是噱頭,這么低的房價“這邊沒有聽說過”。
前瞻經濟學人通過第三方平臺查詢發現,鶴壁市不同區的房價其實差別較大。
鶴壁市的山城區和鶴山區統稱為老城區,這兩個區的房價比較便宜,不少房子幾萬塊一套,面積在六七十平米左右。而淇濱區,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新城區,房價在6000到8000一平,鶴壁市下轄的浚縣和淇縣房價也在5000左右一平。
也就是說,除了老城區外,鶴壁的房價在全國尚在正常范圍內。
雖然“1000元一套房”子虛烏有,但鶴壁確實遭遇了一些難題。
鶴壁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這座城市因鶴而得名,因煤而興起。與所有煤炭大市一樣,鶴壁曾經無比輝煌。
鶴壁采煤的歷史由來已久,可追溯至漢代末年。清光緒年間,外來資本也加入了鶴壁采煤業。
1957年,鶴壁市以煤立市,建市僅3年,就接連創下89項全國煤炭系統新紀錄,成為全國煤炭戰線的一面旗幟。
同年,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郭沫若有感鶴壁市發展形勢提筆寫下西江月一首——鶴壁蒸蒸日上,烏金滾滾汪洋。協同鋼鐵與棉糧,高舉紅旗邁往!——謳歌了鶴壁建市初期人民奮發圖強、拼搏爭先的精神。
那時候國家能源緊張,火車輪船需要煤,煉鋼發電需要煤,居民取暖也需要煤,全國煤炭形勢非常好,而鶴壁煤炭因發熱量高,廣受歡迎。
而隨著煤炭逐漸成為支柱性產業,鶴壁也被冠以“煤城”稱號,其中鶴山區作為鶴壁最早的建成區,是全市最重要的礦區之一,鼎盛時各類小型煤礦足有200多個;該市還誕生了鶴煤集團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
總之,大規模工業建設時代背景下,鶴壁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對自然資源進行了大規模的開采和加工,迅速成為全國重要的資源城市,為河南乃至新中國的工業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好景不長,資源型城市有的通病,鶴壁也有。
隨著地下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極大地削弱了支撐鶴壁經濟的“半壁江山”。加上長期以來因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大量廢棄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一度給鶴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沉重壓力。
到上個世紀90年代,鶴壁經濟陷入增長困境,GDP總量僅在幾十億元左右徘徊,在全省的排名一度墊底。
與其他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轉型和發展成為鶴壁最迫切的事情!
02
“煤城”變“綠城”
一個90年代曾在鶴壁生活過的人,如今時隔三十年再次回到鶴壁,可能會完全不敢認。
作為一座“煤城”,“灰蒙蒙、黑乎乎、臟兮兮”一度是鶴壁“主色調”。但如今的鶴壁,山水交融、藍綠交織,昔日煤城變綠城。
這背后就是產業轉型的力量。
而鶴壁的產業轉型,我們可以從其主城區由北向南先后3次遷移中略見一斑。
第一次南遷發生在鶴壁建市之初,1957年3月,市區選在了煤炭資源豐富的鶴壁集(位于鶴山區)。但隨著礦區的擴建,當時狹小的鶴壁集無法滿足開展工作的需要,建設新市區迫在眉睫。
后來,經過市委、市人委經過考察論證,認為大胡(即現今山城區政府所在地)地勢相對較為平緩開闊,且不占農田,適于城區建設。
但由于建設新城區需要時間,鶴壁主城區于1957年12月臨時遷至中山城區進行了短暫的過渡。到1959年1月,鶴壁主城區正式由中山遷至大胡,并在此一駐就是40年。
在此期間,鶴壁市的機械制造、無線電信息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大胡主城區的工業經濟形成了以煤炭為主,電力、電子、化學、醫藥、冶金、建材、機械、紡織、服裝、食品等多業并舉的格局,為全市行業最為齊全的城區。
不過,此時鶴壁市產業仍然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產業結構偏重。并且由于地域有限,此時的大胡已趨于飽和。同時,地處丘陵盆地,投資環境差,吸引外資能力不強,嚴重制約城市發展。
1986年浚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為鶴壁主城區再次南遷提供了空間。
1992年7月,鶴壁市政府站在拉動全市發展、促進城市品位提升的戰略高度,決定在全市中心、淇河之濱的大賚店興建鶴壁市淇濱經濟開發區。當年11月,淇濱經濟開發區正式開工奠基,此后,鶴壁市政府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999年5月,淇濱區正式成為鶴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之后,金山工業園區、東楊工業園區接連拔地而起,園區框架初步形成。
而隨著產業轉型壓力加大,經濟發展后勁不足,2008年,鶴壁市重點謀劃了三大戰略支撐產業、兩大新興先導產業,金山產業集聚區、鶴淇產業集聚區、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浚縣產業集聚區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
2019年4月,“鶴壁東區”橫空出世,成為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創新引領區。其中,鶴壁市更是高起點規劃建設了53平方公里的“鶴壁科創新城”。
如今鶴壁科創新城,已引來眾多數字產業巨頭。阿里、華為、聯想、浪潮等龍頭企業紛紛落戶,京東、航天宏圖、360等企業更是將區域總部設立于此,并先后吸引近416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快速聚集,數字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從小到大的提升。
經過多年發展,鶴壁目前已經形成了“四優三新”主導產業。所謂“四優”,就是電子電器、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鎂基新材料4個傳統優勢產業,以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物流產業3個新興產業,正在向產業鏈的高端、價值鏈的高端和技術鏈的高端奮力邁進。
從細分產業來看,電子電器產業方面,初步形成了天海、航盛、聯明電器等78家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達360多億元,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15.9%;化工新材料產業方面,以鶴壁煤化工、贊宇、星宇、元昊、恒力橡塑為代表的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6家,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21.3%;食品加工產業方面,培育了飛天、永達、鏈多多、淇花、春黎等規模以上企業62家,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17%;鎂基新材料產業方面,萬德芙、明鎂、捷美特等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4家,高強韌鎂合金國內市場份額達到70%。
雖然鎂基新材料目前產業增加值還不太高,但是作為優質輕量化材料,未來在重點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將不斷擴大,發展前景廣闊。
至于“三新”產業,數字經濟產業方面,引進培育了京東、360等20多家龍頭企業,吸引帶動500多家相關企業集聚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方面,引進仕佳光子、耕德電子、曙光星云等一批龍頭企業,著力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封裝、集成電路、智能視覺、智能裝備、傳感器等高端智造產業集群;未來產業方面,依托航天宏圖、垂天科技等龍頭企業,布局北斗應用、邊緣計算、區塊鏈、大數據、商用密碼、地理信息與衛星遙感等未來核心產業。
雖然鶴壁“三新”產業處于起步發展階段,但是發展勢頭強勁,已經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鶴壁與航空航天產業有著不解之緣。
今年3月30日,“中原一號”“鶴壁一號”“ 鶴壁二號”“ 鶴壁三號”四顆雷達遙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現了全市人民的飛天夢想,浩瀚太空迎來了首批“鶴壁星”。這背后,見證了鶴壁衛星產業從無到有,從“一家企業”到“一個產業”。
此外,鶴壁還是航空航天食品重要供應商。其中,鶴壁當地食品龍頭企業“永達”——已經8次為航天員在軌生活提供“外賣”。在最新發射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中,就搭載了永達研發生產的近50個品種航天菜肴。
而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有力推動了鶴壁GDP總量的躍升。
2022年鶴壁市生產總值達到1107.04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0%,占規模以上工業48.9%。
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了推動鶴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鶴壁也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多業并舉的華麗嬗變。
作為轉型成功的案例,鶴壁在招商引資、拉長產業鏈條、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搶占高端行業制高點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學習和借鑒。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3】《2023-2028年全國及河南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區域產業對標研究、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從昔日煤城到現代化新城——由三次南遷看鶴壁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歷程 》,鶴壁市政府
【2】《“煤城”的華麗轉身》,濮陽網
【3】《對話民生|鶴壁:從 “煤城”到產業“新城”的蝶變》, 河南廣播電視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