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個人和組織為什么需要努力適應越來越多的變革,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同樣,關于如何動員個人和組織更迅速、更明智地去適應環境變化的解決方案也是多種多樣。關于變革的主張太多太雜的現狀,會讓很多人產生困惑,甚至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無助感—關于變革這樣一個涉及人性而又錯綜復雜的軟科學領域,究竟有沒有可能概括、聚焦出幾種可行之道呢?
實際上,我們已經來到一個重新認識變革的臨界點。今天,出現了一種“變革的新興科學”—用于認識在更高頻、更快速、更不確定的條件下發生的復雜的根本性變革。這門新興的變革科學將告訴我們為什么要與變革共舞,為什么目前只有少數人取得了成功,成功者究竟做對了什么,以及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組織中應用變革的智慧。
【資料圖】
正如《變革正道》第 1 章所介紹的,這門變革的新興科學包含一組概念、原則和策略,有三個主要的根系統。第一個根系統涉及對人的研究,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的“人類天性”和面對變革時所呈現出來的阻抗力與變革力。這項研究是基于若干個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最近被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再次證實。
第二個根系統是對現代組織的研究,這項工作在 20 世紀30 年代和 40 年代就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公司的概念》就是早期研究中最為著名的。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量的研究成果也進一步豐富了這個領域的研究。
第三個根系統是對現代組織和發揮變革領導力的人的實證研究,包括對變革成果的評估和因果關系的推測。這項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但本書的成果大部分是最新的。如今,對組織變革和領導力的需求日益增加,這與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速度密切相關。
人類的大腦神經連接系統:求生系統和求興系統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討論人的自然本性,但直到最近,我們才能夠將密集的觀察研究與能夠繪制出大腦神經網絡和身體連接的方法結合起來。正如我們在討論戰略規劃、數字化轉型、業務重組、文化變革、兼并收購、組織的敏捷性和廣泛的社會運動時所展示的那樣,變革研究帶來的影響將十分巨大。
盡管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復雜世界中興旺發達,但我們從研究中卻發現,人們最常找到的解決之道,卻并不是人類本性中追求興旺這條路。恰恰相反,大多數人嚴重低估了我們本性中深深內嵌的、求生直覺的力量,低估了這樣一種力量是如何強勢地阻止著我們去看到機遇、創新、適應、引領和變革以求異求興的。
人類擁有一種我們稱之為“求生頻道”(Survive Channel)的東西。它在生物學上相當于一個雷達系統,不斷監視著我們周圍的環境威脅。在人類進化早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威脅主要體現在對人身的威脅。今天,社會和個人經歷時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身心感受,職業發展、經濟波動、心理感受和其他可以感知的變化等都可能讓我們感受到威脅。
當我們的大腦檢測到被認為有危險的東西時,一個快如閃電的潛意識行動就會發生。這時,我們大腦的杏仁核立即向“控制中心”(下丘腦)發送信號。這個信號激活了負責應對潛在危險情況的機制(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腎上腺素快速流經我們的身體,使得心率和血壓升高,呼吸加速以增加血液中的氧氣,并釋放血糖和脂肪,為我們應對或逃避問題做好準備(“戰斗或逃跑”)。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的思維像激光一樣聚焦于感知到的威脅。我們充分調動全身的能量并全神貫注,試圖快速行動,消除危險。當我們獲得成功,威脅解除時,化學物質停止流動,我們開始冷靜下來,身體恢復到“全力以赴”應對危險之前的狀態。
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我們都無數次經歷過這種求生反應。有時候,它的發生就像我們的祖先所經歷的一樣。例如,當我們步行穿過街道,通過我們的周邊視覺,身體的求生雷達偵知一輛公交車正朝我們飛馳而來。瞬間,身體里的化學物質被釋放,血液涌向肌肉,所有其他的思維立刻停止,我們迅速跑回到人行道。這一系列行動都發生在一兩秒鐘之內,通常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么。
今天,“求生頻道”更頻繁地處理著更微妙的復雜問題,它反映了 21 世紀更復雜的生活現實。例如,一位同事告訴我們,我們最大的客戶之一因為物品丟失而發怒。立刻,我們的思維雷達拉響了一個風險警報,身體里的化學物質開始流動,心跳加快,我們立即去參加電話會議、虛擬會議或走進會議室,大腦忘記了其他問題。我們六個人聚在一起,回顧我們對這件事的了解程度,討論如何補救丟失的物品并安撫客戶。我們每個人都主動擔當,積極行動,在緊張的 24 小時忙碌之后,我們得知問題已經解決。客戶對我們的快速行動產生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求生頻道是人類天性中非常強大的一部分。與數百萬其他物種不同,人類在過去的數十萬年中存活下來,就證明了求生頻道的價值。當我們的大腦在很久以前逐漸進化的時候,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雖然這個求生頻道有助于我們在遇到真正的威脅時能夠及時應對,這對我們的生存仍然至關重要,但在與遠古時代截然不同的新時代,我們的求生頻道卻可能發揮負面的作用。
如今,當我們無法成功地應對某些極其復雜的威脅,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來避免或迅速阻止它們時,我們可能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求生狀態。我們的身體會釋放出額外的化學物質(皮質醇和其他激素),使我們保持高度警惕。但這種持續的警覺會消耗大量的能量,使我們感到越來越緊張。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們同時受到多個威脅的攻擊,或者我們無法應對這些威脅時,我們可能會進入緊張過度的求生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變得異常疲憊和心煩意亂,無法很好地發揮求生頻道原本的功能。我們最終可能會不知所措、退卻或者僵化。所有這些都會阻礙我們看到發展的機會、退后一步進行創造性思考,更不用說做出改變來迅速地利用機會。如果我們自己不能采取行動去應對威脅,我們將如何團結其他人去抓住機會應對威脅呢?
答案就在《變革正道》一書中,想閱讀本書嗎?上前瞻經濟學人公眾號,找到5月29日發布的本文并留下您的評論,我們會抽取兩位精選評論送出本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