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速看:新型醫療機器人:可傳輸藥物,還跑得快【附醫療機器人行業預測】

評論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醫學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突破。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哈爾濱醫科大學科研人員聯手合作開發的一款仿水熊蟲醫用微納機器人,初步實現了在靜脈血高速流環境中可控運動,并能在靜脈血流中駐停時間達36小時以上。

這種機器人有著水熊蟲一樣的“爪子”,可顯著提升微納機器人的驅動效率,讓機器人“跑得更快”。研究團隊還利用多磁場復合調控技術,得以讓微納機器人在生物組織表面長時間停留并釋放靶向藥物。


(資料圖)

專家認為,此項成果今后如能完成臨床轉化,可望顯著提高藥物靶向遞送效率,為降伏胰腺癌、胰腺炎及其他各種腫瘤疾病帶來光明前景。

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分析

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早,早在1985年,就有工業機器人應用于臨床手術的案例。1992年,第一臺手術機器人問世。在21世紀初期,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壟斷市場,成為全球手術機器人細分領域的龍頭。2019年以來,多種醫療機器人接連問世,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迎來新一波發展潮。

隨著數字化醫療的發展,全球醫療機器人發展迅猛、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依據Statista數據,2021年,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09億美元,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125億美元。

“十四五”期間,國家政策導向將繼續支持醫療健康行業,并持續推動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醫療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隨著國家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增長雙因素將驅動醫療市場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醫療機器人和醫療服務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預計到2026年,國內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1億美元。

瑞銀證券研究部醫療行業分析師表示,“我們看好中國的手術機器人,一是有政策扶持,政策鼓勵進口替代;二是國內的這些產品跟當下主流機器做了頭對頭的臨床,數據還是非常不錯的;另外,中國的企業也是特別致力于創新和產品升級,我們也覺得在2023年國產產品的初代上市之后,隨著醫生使用這個產品不斷地做反饋,這些手術機器人的企業拿到醫生反饋之后會更有利于他們的產品做升級迭代。”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