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刷卡已經成為了一種越來越普遍的消費方式。而在刷卡的基礎上,刷掌支付也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刷掌支付是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它通過感應人手掌心的生物特征來完成支付,具有安全、快捷等優點。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刷掌支付也將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然而,人們對于刷掌支付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還存在一定的疑慮。一方面,刷掌支付相對于傳統支付方式來說還較為陌生,消費者的接受度和使用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刷掌支付在技術和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微信開通刷掌支付功能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據悉,用戶可以在支持刷臉支付的設備上實現刷掌支付,只需要先綁定個人微信賬號,錄入手掌紋樣,消費時將手掌對準支付設備的掃描區,確認后即可完成支付。
自2010年以來,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移動支付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廣泛下沉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演進形成了一個新型的支付體系。
移動支付是指移動客戶端利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來進行電子貨幣支付,移動支付將互聯網、終端設備、金融機構有效地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型的支付體系。移動支付是對傳統金融服務深度的有效拓展,對于大眾消費產業的高速發展是強有力的催化劑,擁有廣泛的市場應用空間。
根據Worldplay發布的《2021全球支付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國內所有的支付方式中,移動支付的占比達到50%,成為了我國消費者選擇最多的支付方式。
支付企業在移動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帶動了手機在線支付用戶的增長。2011-2020年,我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逐年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到8.54億,比2019年6月增長了34.9%,網民移動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018年底的72.5%提升至86.4%。
移動支付普惠發展縮小地域分布差距。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與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斷加深。移動支付作為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載體,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的便捷性與可得性,縮小了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數字鴻溝。
隨著中國電信移動網絡不斷升級,中國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加大,中國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移動支付逐漸滲透到電子商務領域,并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并且伴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的改變,未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預計到2026年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290.42萬億。
當然,目前刷掌支付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應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其面臨的種種問題和挑戰。刷掌支付既有傳統移動支付的基本特點,也有生物識別支付方式帶來的新特點。業界應合力突破產業發展局限性,推動刷掌支付等生物識別支付產業健康規范快速落地。
總體來看,生物識別支付技術領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各類生物識別支付技術均已開始研發,有些技術已投入實際應用,只是不同支付方式的技術復雜程度和應用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目前,二維碼支付仍然是大眾消費領域的主流移動支付方式,生物識別支付方式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究其原因,從小額高頻支付場景要求來看,推動生物識別支付產業化的關鍵在于滿足用戶的高安全性、高便捷性和高穩定性要求,而現有的生物識別支付方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新生表示,當前,我國移動支付應用正處在關鍵時期,要大力推動和突破多應用管理、支付安全等關鍵技術,加快移動支付安全保障,建立信任體系,促進我國移動支付通信產業快速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