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今日報丨成都大運會倒計時45天:從低碳出行看綠色大運

評論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6月13日,距離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45天。交通作為鏈接城市的重要紐帶,是大運會各項籌備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綠色低碳辦賽的重要板塊。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以“賽事側”交通保障聯動“城市側”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在交通工具、運力調度、基礎設施、公眾引導等方面提檔升級,加快構建“結構合理、低碳環保、智慧高效”的超大城市綠色交通體系。


(資料圖片)

看基礎設施:

綠色交通工具馳騁“大運之路”

大運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涉及東西城市軸線、大運村至主場館直聯通道等13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項目,目前,這些項目的建成通車大幅提升了城市交通快速通達能力,“織密”城市交通路網,保障大運會期間機動車、公共交通、行人的快速集散,也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

配備氫能源燃料車用于賽事應急保障

其中,東西城市軸線作為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和成資同城化發展的重大工程,也是大運會主場館與雙機場連接的重要轉換通道,項目的建成打破了既有高速公路對地塊的分割,實現綠道接駁、觀景游憩、公交停靠、周邊道路連接和交通轉換功能,將充分發揮長期社會效益,讓全體市民共享大運會交通建設成果。

大運村至主場館直聯道路作為大運會期間聯系大運村和東安湖體育公園的重要迎賓通道,集成了智慧交通、車路協同、智慧管理等模塊,這條“大運之路”縮短了十陵到西河的直線距離,有效解決了當地居民出行難問題。

成都大運會高效利用現有公共資源,將城市側更新的一批新購公交車短期用于大運會期間交通保障,大大減少車輛采購支出,總共落實1340臺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臺新能源小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等交通服務車輛。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運村到中心城區場館交通90%使用新能源車,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

此外,為保證大運會新能源車充電的需求,構建了“適度裕量、留足備用”的配套充電布局,大運會交通保障路線及周邊規劃建設了14個充電站、504個充電樁。其中,龍泉驛十陵充電站作為目前全省規模最大的單體充電站,能滿足46臺車同時充電,配備2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頂棚,一年可實現光伏發電2.6萬千瓦時。

看運力保障:

智慧調度保障公眾出行低碳有序

大型賽事的交通保障服務具有服務群體規模大、服務時間長、服務時效要求高等難點,成都結合賽事保障需要及城市交通實際,梳理了連接49個場館的公共交通線網,規劃交通保障線路486條,在保證賽事期間運動員高效往返比賽場館的同時,盡量減少賽事交通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成都地鐵大運號主題列車

同時,成都整合云計算、人工智能、可視化等前沿技術,依托交通運行協調中心構建了大運會智慧交通指揮調度服務系統,實現專用保障車輛固定線路導航、一鍵報警、全程可視化等功能,以及專車預約、交通信息動態發布等智能服務,通過對車輛的精準化調度,推動賽時交通和公共交通運力計劃合理銜接,確保城市公共交通協同有序。

為更好地助力市民綠色出行、低碳觀賽,成都軌道集團增購28列骨干線路列車,并對50個乘客服務臺進行雙語引導、末班車查詢等功能升級。成都地鐵APP上線“碳惠交通”活動,乘客可通過線上參加活動獲取綠行積分,用于兌換地鐵、公交免費出行單次卡,共享單車騎行優惠券等,引導廣大市民綠色錯峰出行,減輕賽事和城市交通壓力。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