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高昂的運營成本、激烈的競爭、營銷策略不當等因素,很多健身房入不敷出,面臨倒閉的風險。
為了“幫助”健身房老板跑路,健身行業又催生出了一門黑色產業——跑路產業鏈,包從策劃到執行一條龍服務,只需花費數萬-數十萬元,就能讓健身房全身而退。
流程大致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在半夜把健身房搬空;第二步則是進行洗白行動,即和健身房假意簽訂轉讓合同、變更法,團隊接手健身房后,會繼續經營半個月左右,以調解方案來拖延時間;第三步則是善后工作。為了不被警方立案追究,則會派出律師去處理閉店的工作,將這種閉店行為定義為屬于民事責任范疇的合同糾紛,而非詐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樣做既可以規避法律風險,同時又能穩住健身房會員,讓大家以為只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換了老板,即使會員“集體維權”,也沒有用。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已出臺“預售資金存管制度”,同時強調,消費者自購卡之日起7日內未兌付商品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發卡單位退卡。只要執行到位,不僅能夠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也能從根上改變整體環境。
健身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中國健身俱樂部上游健身器械主要企業有舒華體育、英派斯等;教練培訓企業有上海體適能、賽普健身等。中游傳統健身房有一兆韋德、威爾士、中體倍力、樂刻運動、超級猩猩等;游則為健身消費者。
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我國健身俱樂部行業在2003-2006年左右迎來第一波注冊熱潮,行業正處于起步期,新進入健身房數量較多;2015-2019年行業迎來第二波注冊熱潮,隨著居民健身意識的提高,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隨著近年來人均可支出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健身意識的逐步普及,我國健身俱樂部規模呈不斷上升趨勢。根據statista的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健身俱樂部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230億元,2021年行業規模上升至1320億元。
在居民健身意識的持續提高以及政策的鼓勵下,我國健身俱樂部行業規模將不斷增加,按照我國健身人口增速3%測算,到2027年我國健身俱樂部行業規模將達到1580億元。
三體云動聯合創始人兼CEO竇贏表示:2023年,在國家‘全力拼經濟,著力擴大內需’的經濟發展大背景下,中國體育產業將全面駛入發展的新快行道,健身產業作為體育產業重要的一部分,也必將在健身行業各細分領域迎來全面的增長和復蘇。
總體來看,人們對健康的熱愛從未改變,健身行業迎來持續增長,健身企業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健身俱樂部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