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一種不含金屬的、類似果凍的材料,它像生物組織一樣柔軟和堅韌,同時可像傳統金屬一樣導電。這種材料可制成打印墨水,有朝一日或成為功能性凝膠基電極,且具有生物組織的外觀和手感。研究人員表示,膠狀電極有可能取代金屬來刺激神經,并與心臟、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連接。
3D打印材料產業鏈結構較長
我國3D打印材料行業上游主要為基礎材料開采、冶煉、加工企業,包括有色金屬冶煉、橡膠加工、塑料加工等;中游為3D打印材料加工制造企業,分為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三大板塊;下游應用包括醫療健康、航空航天、建筑材料以及汽車等領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3D打印材料行業成本結構分析
結合3D打印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代表性企業的成本結構來看,直接材料的占比依據企業的材料業務初加工需求而有所不同,區間在50%-70%;制造費用為企業的第二大成本,占比在25%左右;直接人工依據生產的復雜程度而有所區分,在5%-15%區間。
價格傳導機制下有一定溢價
中國3D打印材料市場價格由行業供應端、制造端的增值溢價及消費需求彈性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級傳導。供應端的成本價格包括基礎材料價格、技術價格和人力價格等,傳導至制造端成為生產成本,制造端綜合供需溢價、研發成本和企業利潤,形成“制造端價格”傳導至消費者,而消費市場需求彈性也反作用于供應端、制造端,形成“價格-需求-價格”的傳導路徑來影響3D打印材料市場的定價。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未來,中國3D打印材料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技術的引進將推動行業的發展,帶動行業規模的擴大,技術的進步也將提升3D打印材料的應用效率。同時,政府也將繼續支持三維打印技術的發展,以促進中國3D打印材料行業的發展。未來,中國3D打印材料行業將繼續發展壯大,從而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3D打印材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