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療機器人正逐漸成為醫療行業的重要趨勢和發展方向。醫療機器人可以在手術、康復、診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目前,醫療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手術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領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然而,醫療機器人的發展仍面臨著技術難題、安全性和倫理問題等挑戰。因此,加強醫療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提升其性能和可靠性,同時加強法規和倫理的監管,才能更好地推動醫療機器人的發展,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近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0日發表的一篇工程學論文,描述了一種受穿山甲啟發研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被設計用于在人體內進行安全和微創的醫學治療。在未來應用中,這一無系留軟體機器人能夠通過變形,到達人體內難以觸及的區域,如胃或小腸內。這種微型機器人尺寸為1厘米×2厘米×0.2毫米,其擁有重疊鱗片設計和按需加熱、變形、滾動的能力。
(相關資料圖)
磁性軟體機器人和固體金屬形態的機器人過去曾被開發用于微創醫學手術,但目前為止,其功能和安全性都十分有限。而自然界的穿山甲外殼,是由被稱作角蛋白的有機骨骼組成,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卻沒有攻擊性,雖然穿山甲有角質鱗片,但它能把硬質鱗片組成重疊結構,實現靈活無礙地移動。
醫療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診斷、治療、手術、康復、護理等多個醫療領域內,根據醫療領域的特殊應用環境和醫患之間的實際需求,編制特定流程、執行特定動作,然后把特定動作轉換為操作機構運動的設備。醫療機器人類型主要分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以及醫療服務機器人。
全球市場規模超100億美元。隨著數字化醫療的發展,全球醫療機器人發展迅猛、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依據Statista數據,2021年,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09億美元,2022年市場規?;蜻_到125億美元。
投融資活躍。從投融資規模來看,2015-2021年,全球數字醫療(含醫療機器人)的投融資規模增勢明顯,2021年達到448億美元,同比增長95.63%。2022年,全球數字醫療投融資規模達到233億美元。整體來看,全球數字醫療的投融資市場較為活躍。
在實驗室中的概念驗證實驗中,機器人能夠加熱到70℃,對具有未來潛在臨床應用的組織進行醫療處理,包括在難以觸及區域進行癌癥熱療或止血。此外,機器人能夠消磁將負載物釋放到組織,未來可用于遞送藥物。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洪京一表示,當前世界先進醫學融合機器人、大數據、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醫學工程進入“智能醫學”時代。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催生了超大規模、多層次且快速升級的先進醫療裝備需求。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