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報告:人才對AI未來的影響超過算力
7月7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啟明創投論壇“生成式AI與大模型:變革與創新”上,啟明創投聯合未盡研究發布《生成式AI》報告。在AI 2.0時代,經過大規模數據預訓練得到的大模型可直接被下游各種任務使用,無論是模型還是應用,都離不開硬件廠商或云服務商,算力目前是最稀缺的資源,GPU(圖形處理器)是訓練模型與加速推理的關鍵算力硬件。但長期來看,人才對人工智能未來的影響超過了算力。
20年來首款FDA批準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市
(資料圖片)
7月6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完全批準阿爾茨海默病(AD)新藥Leqembi(通用名:Lecanemab)上市。這也是20年來首款獲得FDA完全批準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
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有機玻璃球完成赤道層安裝
在廣東江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正在緊張建設中。目前,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心探測器有機玻璃球已經完成赤道層安裝,預計今年底完成整個探測器的建設,明年開始運行取數。
2023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舉辦
6日,由科學技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暨湖北國際技術交流會”在武漢舉辦。此次大會以“創新引領發展,合作共享機遇”為主題,通過舉辦相關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動中國與非洲的科技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推動包容普惠、互利共贏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第二屆無人機遙感比測活動即將來襲
7月6日,從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獲悉,第二屆無人機遙感比測活動將于9月舉辦,活動以“無人機智能化遙感”為主題,將設置科技創新引領性強、實戰應用價值大的技術比測任務,舉辦無人機遙感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召開產業對接會等,旨在繼續打造集技術比武、學術研討、產業對接的三位一體平臺,推動無人機遙感技術創新發展,助力無人機遙感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互聯網3.0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7月6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互聯網3.0高峰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論壇以“數智賦能,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數字經濟、互聯網3.0產業政產學研企的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深入探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為2023年互聯網3.0產業方向定下基調,引領產業發展方向。
哈佛新研究:廣譜中和抗體治療HIV顯示出潛力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免疫學和傳染病系羅杰· 夏皮羅(Roger L. Shapiro)團隊一項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的兒童中進行的早期試驗表明,廣譜中和抗體(bNAb)可為控制HIV-1復制提供標準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的替代方法,并可能對HIV-1病毒庫具有免疫治療作用。相關論文于當地時間7月5日在線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揭示打印店顆粒物污染不容小覷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王云介紹,顆粒物污染是空氣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可危害人類健康,引發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等疾病。人們大約90%的時間是在家庭、辦公室、學校等室內環境中度過,因此接觸到室內顆粒物的機會比大氣顆粒物更多。隨著打印機、復印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其工作時釋放的顆粒物已成為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人體長期吸入暴露于打印機釋放顆粒物會導致諸多健康影響。
美國半數水龍頭放出的水中有潛在有害化學物質
根據7月5日公布的一項政府研究,美國近一半水龍頭的飲用水中可能含有導致癌癥和其他健康問題的含氟表面活性劑。美國地質調查局表示,這些被統稱為含氟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化合物正在不同程度地污染全美各地水源,包含飲用水、私人水井和公共供水系統。含氟表面活性劑還出現在各類消費品中,如不粘鍋、食品包裝和防水服裝,并隨其進入供水系統。
科學家設計首個自折疊糖聚合物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的科學家設計出一種能夠折疊成穩定二級結構的碳水化合物序列,這種自折疊糖有望促進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的發展。相關研究刊發于3日出版的《自然·化學》雜志。
最新研究:早期地球沒有水 都是干石頭
數十億年前,在圍繞年輕太陽運行的塵埃、氣體和巖石物質組成的巨大圓盤中,越來越大的天體聚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人們今天看到的行星、衛星和小行星。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包括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在內的國際團隊發現,早期地球是由炎熱干燥的物質凝聚而成的,這表明我們星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歷史的后期才出現的。
高導電金屬凝膠可實現室溫3D打印
據5日《物質》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這項技術為制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門。
青少年檢出24.6%!八九成抑郁癥患者未診治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心理健康風險已成為全球十大風險之一。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健康水平顯示,隨著年齡增加,人們的心理問題會逐漸增多,直至35歲達到峰值,而后不斷下降。2022年,我國抑郁風險檢出率為10.6%。其中,18至24歲的年輕人抑郁風險檢出率達24.1%、青少年抑郁風險檢出率達24.6%。
人造細菌進化能力超越自然
據5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團隊從支原體細菌中創造了一種最簡單細胞,它只包含493個基因,是已知所有自由生命體中最小的基因組。這些細胞能夠進化和生長,增殖變多,且能重新恢復在縮小基因組時失去的遺傳適應性。這項研究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如何成功地設計合成細胞,甚至開啟合成生命的時代。
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研究成果登陸《自然》
7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了華為云盤古大模型研發團隊研究成果——《三維神經網絡用于精準中期全球天氣預報》(Accurat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with 3D neural networks)。數據顯示,這是近年來中國科技公司首篇作為唯一署名單位發表在《自然》正刊論文。
中國通信學會數據安全委員會在京揭牌成立
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安全高峰論壇暨BCS2023北京網絡安全大會開幕,此次大會以“數智安全,內生為本”為主題。開幕式上,中國通信學會數據安全委員會揭牌成立。據悉,該組織未來將從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平臺、建立高端智庫、推動數據安全相關技術標準的建立、健全推動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等方面,引領推動數據安全技術與產業快速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