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7月31日,《自然·代謝》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生物技術突破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發現,他們成功地利用電流激活了改造后的人類細胞中的基因表達。這項研究是以糖尿病小鼠為模型進行的概念驗證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該技術實現了用電流在改造的人類細胞里激活基因表達。
為了測試這一技術的效果,研究團隊將改造后的細胞放入了凝膠膠囊,并將其植入了5只Ⅰ型糖尿病雄性小鼠的背部。每天,研究人員使用針灸針向這些小鼠輸送4.5伏的電刺激,每次持續10秒。結果發現,這種刺激能夠促使胰島素的產生,并恢復小鼠的正常血糖水平。
【資料圖】
這項研究成果有望為開發一種新型可穿戴設備提供基礎。目前,可穿戴電子設備被廣泛應用于監測健康參數,如體力活動和血糖水平,但它們尚不能直接改變基因活動。然而,如果能夠控制基因表達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問世,將對醫療干預產生巨大助力,例如可以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達,增加體內特定激素的產生等。
可穿戴醫療設備發展迅速,潛力巨大
專業級可穿戴醫療設備由傳統醫療器械演變而來。如在最易于獲取人體體征信息的醫療貼片中融入特定的生物傳感器,使其具備檢測或監測人體體征信息及其變化的功能,如貼片類心電、血糖、體溫、呼吸、肌肉運動等監測設備;將傳統不便攜的血壓計、脈搏血氧儀改進成無線、輕便的可穿戴產品;將傳統的可穿戴外骨骼、仿生膝關節、矯形器、止痛儀、助聽器等穿戴產品增加感知、傳輸、干預等智能化功能,增強其適用性等。
隨著可穿戴產品集成化程度提高,多種醫療功能得以有序融合到單一產品中。如美敦力推出的MiniMed530G可穿戴人工胰腺系統將血糖監測、胰島素給藥等功能融合,整個系統能模擬胰腺分泌,持續注射胰島素,可智能調控胰島素給藥。
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隨著研發和技術積累,很多應用于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技術逐漸成熟,可以達到醫療級需求,加快轉化到產品應用,行業進而將迎來產品獲批快速增長。
我國慢病患病率高發,人口數量大。可穿戴醫療設備便攜、可連續監測等特點尤為適用此類慢病的監測管理。慢病管理需求是可穿戴醫療設備的重點應用場景。
興業證券認為,我國可穿戴醫療設備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重視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可穿戴醫療設備將成為未來醫療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信證券指出,我國可穿戴醫療設備行業面臨著市場規模擴大、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因素,預計未來幾年內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綜合來看,我國可穿戴醫療設備行業的發展前景還將迎來進一步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可穿戴醫療設備將在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康復輔助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行業仍面臨技術創新、數據隱私保護和與醫療機構合作等挑戰,需要加強研發和監管,以確保行業的健康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