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8月3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使用人工智能,分析了現代人和人類已滅絕親屬尼安德特人與丹尼索瓦人的蛋白質數據,識別出了后兩者制造出的可殺死致病細菌的分子,并合成出了這些分子。最新研究有望幫助科學家研制出新型藥物。相關論文刊登于最新出版的《細胞宿主與微生物》雜志。
研究團隊指出,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體都會產生具有抗菌特性的肽,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已滅絕人類親戚產生的肽或對現代細菌有用。
(資料圖片)
這項新研究的發表將極大地加速新藥的研發過程。傳統的新藥研發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而AI可以通過模擬和分析海量數據來預測分子結構和活性,從而快速篩選出潛在的抗菌分子,為制藥行業提供更快速、高效的藥物研發方法。
競爭梯隊:劑泰醫藥、騰訊iDrug業務布局廣泛
按照功能布局,目前劑泰醫藥、騰訊iDrug的AIDD功能板塊超過了4個;其次是英硅智能和費米子科技,布局的功能板塊在3-4個之間。
管線競爭格局:劑泰醫藥、費米子科技、晶泰科技的在研管線超過了10條
目前,劑泰醫藥、費米子科技、晶泰科技的在研管線已經超過了10條。其中,劑泰醫藥的產品研發管線包括RNA藥物和小分子新藥,同時通過共同開發管線或通過技術平臺對外授權的合作方式與國內外頂尖藥企開展深入合作。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小分子藥物是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一類藥物,于2021年前將占全球制藥市場1.4萬億美元的76%。小分子藥物較其他治療方案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實現細胞內活化或抑制的能力或輕松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
盡管小分子市場規模巨大,但全球范圍內對新的治療方案仍有大量的醫療需求并未得到滿足。以美國為例子,在2021年,美國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罕見疾病,但只有5%的罕見疾病有FDA批準的治療方案。為解決該問題,全球制藥行業逐漸利用AIDD的效率以開發小分子藥物,尤其是新型小分子藥物,以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AI在制藥行業的應用將推動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和進步。AI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技術,加速藥物研發和診斷過程,提高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為全球人民帶來更好的健康福祉。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