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物理中,量子態描述了一個孤立系統的狀態,包含了系統所有的信息。如根據玻恩的波函數統計解釋,只要知道了系統量子態的信息,就能給出對系統進行測量的結果。量子態包括純態和混態。
德國漢堡大學物理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刊發論文稱,他們首次讓所謂的量子點內的電子配對,50多年前日本量子科學家從理論上預測過這種量子態。這項研究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探究超導體的秘密,促進超導量子比特計算機的發展。
為做到這一點,團隊逐一將原子內的電子“鎖”在由銀制成的小籠中,隨后,他們將鎖定的電子耦合到一個超導體上,如此一來,電子繼承了超導體的配對趨勢。而且,他們將實驗特征(一個能量非常低的光譜峰值)與日本量子科學家町田和重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初預測的量子態聯系起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過去20年量子計算的爆炸式發展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一場關于建造功能最強大、量子比特最多的量子計算機研發競賽就已經拉開序幕。1988年IBM、牛津、伯克利、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制作了一個2比特的計算系統;2017年美國IBM宣布成功研制一款50量子位處理器原型,業內專家稱“量子霸權”進入爭奪關鍵期;2018年初英特爾推出了49量子比特超導量子測試芯片,名為“Tangle Lake”,過后兩個月不到,谷歌公司發布72量子比特計算系統“Bristlecone”,同年8月,從事量子計算研究的新興公司Rigetti預計2019年將會發布一個容量為128比特的計算系統,這一實現將是量子領域的重大突破,標志著距離實現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 )和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這兩個目標更近一步。
從終端產品來看,超導技術目前仍處于技術研發和示范工程階段,尚未形成規模產業化。
未來,隨著量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將為信息科學領域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推動科學與技術的進步。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將不僅僅局限于計算領域,還可能催生出更多的交叉學科研究和創新。因此,我們對于量子計算機的未來發展充滿著期待和信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量子計算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