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前天去醫院看病,不料卻當了一回“志愿者”。原因和本人的覺悟高低沒有半點關系,實在是因為醫院的自助就診系統“太高級”。
醫院設備早就升級換代,掛號、付費、簽到、打印報告等環節,都需自助系統完成。對年輕人來說,掌握這套系統難度不大,用習慣了還很方便。但對老年人而言,就是難題。因此,有的醫院會在機器旁安排專人指導使用,但并非所有地方都有條件做到這樣。
那天我看病的發熱門診,因為在流行病高危區域,盡量多用無人化系統,完全可以理解。我在自助機前排隊準備付款,卻發現隊伍一動不動,原來是一位阿姨不懂操作,排在她身后的老年人也愛莫能助。我便上前三兩下弄好,可下一位的老伯也來求助,于是就“好人做到底”,順手幫幾位老人完成操作。
事情到此并未結束,我發現老年人并非不會使用這一臺自助設備,而是所有的自助設備基本都不會。只要是實現無人化的環節,都會被卡住。在如今的就醫體系,預約、掛號、簽到、打印報告、回診等功能,都已經實現了無人化。在未來的某一天,可能更多的有人環節將實現無人化,化驗、打針甚至診斷,都是如此。
這樣的現狀,顯然對老年人等“數字難民”不太友好,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趨勢。時代飛奔向前,每次技術更迭都會提升社會效率,也總免不了會有人“掉隊”。看著艱難操作機器的老人,我突然有一個想法出現,當我老了以后,智力和學習能力遠不如現在,面對那時的高科技,我是不是也會有成為“數字難民”的那一天?
這個問題暫時是想不明白了,但我很清楚現在自己該怎么做。那天我幫不少老人操作了各種機器,大家都節約時間,我還收獲不少感謝,皆大歡喜。當下,希望志愿者、就醫的年輕人,能盡可能地多幫老人一把。家里的年輕人也要關愛長輩,盡力解決他們的“數字難題”。
李一能/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