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網傳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委書記崔黎的公開喊話視頻在當地引起熱議。網傳視頻中,身著白色襯衣的崔黎手持高音喇叭,向四周環繞的人群表示要解決小孩就學問題:“你們記下我的手機號碼,136XXXXXXXX,你們小孩上不了學就找我。我要3年之后、2020年以后才會離開(阜南),我就不相信我走之前就解決不了你們小孩上學的問題。”(6月22日澎湃新聞)
領導干部樂于、敢于、善于做群眾工作,這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踐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踐行為民宗旨的應有之義,更是加快領導方式轉變、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
就如這次阜南縣發生的群訪事件,群眾要求縣有關部門解決孩子就學問題。如果相關部門在應對群眾上訪事件上,沒有合理安排和處置好,不僅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同時上訪群眾也不會善罷甘休。然而阜陽市阜南縣委書記崔黎在面對群眾上訪要求解決小孩上學問題訴求時,沒有逃避,毅然手持喇叭公開與群眾對話,短短四分多鐘就將一起群體性信訪案件成功化解,這就是領導干部擔當精神的力量所在,領導敢擔當,才能贏得民心,打牢群眾基礎。
“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就形象地說明了責任的含義,尤其是對領導干部來說更是一種敢于、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氣質體現。領導干部“肩扛千斤”、“背負萬石”,承載的是人民群眾賦予其的責任和信任,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的一種表現,所以領導干部應該而且敢于“擔責負重”。
敢于擔當是黨的優良傳統,是共產黨員的鮮明品格和必備素質,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的重要標準。“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這些名言警句都是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在人生和事業的征途上,不論遇到多大的攔路石,都把它作為奮力前進的臺階,更好地履行職責、攻堅克難,爭做敢于擔當的好干部。
作者: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