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   >  正文

取暖器市場持續不振 自身創新不足

評論

提及取暖小家電,種類繁多、造型各異,新品每年層出不窮,但市場規模至今仍不足百億。除了季節性因素的掣肘外,它還有哪些短板和束縛呢?今天就來把脈一下。

首先,回看近幾年的走勢,市場日趨飽和。

從2017銷年到2019銷年,電暖器的市場規模逐年開始萎縮。2020年,多次連續不斷的低溫刺激加之疫情催化下的直播熱潮,讓電暖器市場打了一個翻身仗,但也加速了市場飽和,今年的開局不利,很大程度上是高基數下的回落所致。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0銷年(2020.9-2021.2)電暖器市場的零售額規模為91.4億元,同比提升28.4%;零售量規模3377.5萬臺,同比提升37.2%,市場增速較高。進入2021銷年,盡管11月份左右的4輪寒潮,推動了一定的增長,但電暖器整體仍處于低迷態勢,市場未見起色,雙11的線上銷售額同比下降10.1%。

連年的增速不再,意味著電暖器行業已經碰觸到了天花板,也意味著它將更加擺脫不了“看天吃飯”的宿命。據氣象專家預測,今年因“雙拉尼娜現象”我國可能會面臨比去年更加寒冷的冬天,2022年1月將迎來寒冷氣溫峰值,或許還會撬開一部分的增量空間。

其次,替代產品增多,擠壓生存空間。

在消費升級大潮下,地方性采暖政策,以及壁掛爐、空調等替代性產品增加,也直接導致了電暖器市場的收縮。尤其是壁掛爐,在“煤改氣”的政策東風下,飛速成長起來,并憑借舒適升級的產品屬性和優勢,逐步打開了南方采暖市場,精裝配套率連年攀升。

奧維云網(AVC)地產大數據監測顯示:2018年、2019年得益于樓市大環境趨穩、精裝修政策持續推進以及地暖的高需,精裝修市場壁掛爐的規模大幅增長,同比增長分別為180.7%、131.9%,2020年疫情影響下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了25.3%的正增長。在房產精裝時代下,地暖等舒適項目,將成為很多高端樓盤的標配。

相較于全屋取暖的舒適性,局部取暖的小家電,存在感明顯弱化。今年雙11期間,電暖器的行業均價268元,同比下降7.9%,主要原因就是超高端市場份額被競品擠壓。

最后,自身創新不足,盤活存量市場,仍需時日。

電暖器作為小家電,一直存在著進入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創新力不足的通病。除了需求不振、競品沖擊等外部壓力,內生動力缺乏,也是取暖小家電規模受限的主要原因。

與其“聽天由命”,不如想辦法“自救”。今年以來,取暖小家電圍繞著健康、集成、智能、外觀等各個維度的升級明顯加速。比如,針對空氣干燥的問題,進一步強化電暖器的加濕屬性,告別傳統蒸發型加濕,向超聲和電熱等加濕方式升級,提升產品的加濕效率;針對功能單一的局限,品牌方也嘗試將UV殺菌、負離子、衣物烘干等多功能添加到產品中,提高使用頻次;還有可折疊、可拆卸的外觀設計,讓電暖器更加適應邊角空間,收納更方便的同時,也滿足了多種場景下用戶“近人取暖”和“全屋取暖”的多樣化需求。

石墨烯產品份額的快速增長,也是今年的的亮點之一,入局品牌增多,競爭逐漸激烈,讓沉悶已久的電暖器行業,掀起了陣陣漣漪。2021年9-10月的線上份額占比,從去年的3%提升至12.5%。隨著進一步發展,未來有望成為市場主流,并抬高溢價空間。

當行業步入存量時代,創新求變成為了重要驅動力,踢腳線的勢如破竹、石墨烯的風生水起,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展望未來,在需求不斷細分下,唯有深刻洞察用戶痛點,加快產品研發和迭代效率,才能始終保持市場的活力。

標簽: 取暖器市場 存量市場 替代產品 小家電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