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   >  正文

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讓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評論

“有需求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2021年,我省進一步健全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一支支志愿服務隊伍活躍在城市鄉村,志愿服務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截至目前,我省有實名注冊志愿者287萬人,志愿服務組織兩萬個。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把使命和擔當融入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各個領域積極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化解群眾“急難愁盼”,讓“雪中送炭”常有,繪就“幸福吉林”的暖心底色。

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彰顯新時代雷鋒精神

2021年12月5日是第36個“國際志愿者日”。當日,長春市朝陽區劉健軍敬老愛心志愿者聯合會的29名志愿者走進低保戶王世杰老人家里,和老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像過年一樣其樂融融。在老人家中,21名新加入的志愿者填寫了登記表格,正式成為敬老愛心志愿者團隊的一員。

劉健軍敬老愛心志愿者組織創建于1994年,團隊始終秉承“關愛老人,從身邊做起”的理念,志愿者們經常免費為70歲以上老人義務理發。帶頭人劉健軍發揮領頭雁、排頭兵作用,聯合會成員從最初的十幾位志愿者、幾家美發店,發展到51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團委加入,志愿者也增加到了3700余人,志愿服務也從單一的理發美發拓展為多元化志愿服務。

2021年3月,劉健軍敬老愛心志愿者聯合會參與了為群眾辦實事區域共建活動,為孤寡老人、沒有勞動力的殘疾人家庭“免費裝修換新家”。第一戶接受免費裝修的就是王世杰家。王奶奶80歲了,和殘疾兒子相依為命,在裝修過程中,老人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不停感嘆:“現在趕上好時候了,有這么多好心人來關心我們,感謝黨的關懷。”通過開展志愿幫扶,劉健軍愛心團隊為困難家庭改善居住環境義務裝修11戶。他們還開展“啄木鳥”志愿服務,為群眾解決急盼問題,幫老年人實現“微心愿”,開展慰問活動,帶動黨員志愿者參與實踐活動5000余次。

劉健軍愛心團隊的志愿活動只是長春市和省內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2021年,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加入志愿者隊伍,全省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也紛紛精準對接志愿服務供給側和需求側,為群眾提供暖心服務,彰顯了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更好地樹立榜樣標桿,省委宣傳部等13個部門連續10年開展年度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產生了10000余名吉林省優秀志愿者、2000個吉林省優秀志愿服務組織,75個組織和個人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身影

各地圍繞重點民生實事,積極凝聚志愿服務力量,面向身邊人身邊事,廣泛開展送溫暖、解難題志愿服務活動,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身影。

省志愿服務發展基金會與梨樹縣志愿者協會聯合打造“天天向善”公益助學項目,募集基金74.5萬元,開展兩次日常助學金發放活動,為該縣58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4.05萬元,開展1次疫情期間特別助學金發放活動,為23名貧困大學生發放2.3萬元,開展1次“天天向善圓夢大學”活動,為160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41.24萬元。

為了更好地幫助困境學子完成學業,鼓勵他們勤奮學,積極向上,2021年12月11日,松原市海洋之家志愿者協會黨支部開展12月份助學金發放活動,共資助20名困境學子,通過上門走訪和微信轉賬的方式累計發放助學金3500元。

乾安縣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不久前帶著新買的衣物、食品等,分別到生活困難的兒童婷婷和小明家里,為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愛;2021年12月4日,愛在行動乾城分會志愿者服務隊前往令字村老年托養所,為這里的老人們獻愛心;12月2日,柳河縣委組織部、站前社區、柳愛助困分隊志愿者一行10余人,對站前社區10戶困難家庭進行愛心慰問,為他們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品。

通化市東昌區愛心志愿者協會組織志愿者在2021年12月初開展了冬季溫暖包吉林省分裝、轉運活動,2190個溫暖包內有棉衣、棉靴、帽子、書包、美術用品等13樣物品,以滿足兒童的生活、學、健康、心理等需求。

除了開展常規志愿服務活動,我省還著力提高志愿服務應急處突專業能力。省、市、縣以及志愿服務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都建立健全了應急志愿服務指揮協調機制和志愿服務隊伍,更好發揮志愿服務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2020年疫情發生后,全省發動志愿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迎難而上;面對2021年初再次襲來的疫情,全省志愿服務戰線迅速行動起來,87096名志愿者和7002個志愿服務組織高效助力疫情防控,將“最后一公里”變為“最后零距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群眾生活的影響,深受好評。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我省全面推進,全域展開。截至目前,我省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69個(含部分開發區)、文明實踐所951個、文明實踐站10870個、文明實踐基地502個、文明實踐示范點5321個,基本實現了縣(市、區)、鄉鎮、行政村和街道、社區全覆蓋。文明實踐活動在各地扎實推進,落地生根,活動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志愿服務。全省通過廣泛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為群眾提供接地氣、聚人氣的志愿服務項目,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長春市九臺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的一項基礎工程,在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基礎上,探索形成“領”“幫”“引”“帶”“聚”“融”“推”“享”八字工作法,創新成立“理論轉換廚房”,將理論創造轉換為二人轉、快板、短視頻等趣味產品,制作出不同風味的精神菜肴,努力滿足群眾理論學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依托區文明實踐中心,黨員志愿者帶頭,九臺孵化精品志愿服務項目20余個,包含“愛心助農”“七彩小屋”微光助學等一系列志愿活動,促進農民增收,幫扶困難群體。

九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做法在省內推廣。全省掀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熱潮,推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

2021年11月17日,公主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五館一中心”正式向全民開放。“五館一中心”將成為嶺城百姓共享新時代文明成果的重要臺和理論宣講陣地、以德育人陣地、文化惠民陣地,真正實現了市民活動有去處、服務有保障、精神有寄托,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將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群眾之中,更好地服務群眾、引領群眾。

以“吉林志愿者在行動”“日行一善”總品牌為統攬,全省志愿服務初步構建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吉林模式”。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的新理念、新方式、新風尚,激勵人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增強精神力量,在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貢獻志愿服務力量。

標簽: 志愿 服務 理念 愛心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